(1)針灸
①體針
取穴:主穴:a.肝俞、脾俞、腎俞、志室、飛揚(yáng)、太溪;b.膻中、鳩尾、中脘、肓俞、氣海、三陰交、復(fù)溜、京骨。配穴:偏陽虛加大椎、命門、關(guān)元;偏陰虛加京門、膈俞;面浮肢腫加人中、陰陵泉、三焦俞、膀胱俞;血壓偏高加太沖、足三里;咽痛加合谷、天鼎;胸有壓痛加俞府、步廊;腎功能不全加夾脊胸5~7。
操作:主穴酌取3~4穴,二組穴位輪流選用。配穴據(jù)癥而取。針刺為主,配用灸法。用30號(hào)毫針,淺刺得氣即輕加捻轉(zhuǎn)后臥針,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間隔輕捻行針。大椎、命門、關(guān)元三穴施以菱粒灸,每次5~7壯。針灸每周2次,15~2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為1周左右。
療效:共治療15例,基本緩解5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53.3%。
②冷凍針灸
取穴:腎俞、京骨。
操作:每次取一側(cè)穴位,交替輪用。用半導(dǎo)體冷凍針灸儀治疔;針體溫度保持在0~15℃,留針10分鐘,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可連續(xù)二個(gè)療程。
療效:共治療30例,經(jīng)治療后尿蛋白消失或基本消失17例,占56.7%,不同程度減少13例。尿中各種管型改變13例中,治療后消失7例,減少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4.6%。
(2)單方驗(yàn)方
①腎炎康膠囊
組成:藥用真菌??耙齒菌進(jìn)行深層發(fā)酵,制成腎寶多糖膠囊,每粒含100毫克。
用法:每日口服3次,每次2粒,日約600毫克腎寶多糖。
療效:共觀察349例,完全緩解87例,基本緩解98例,好轉(zhuǎn)115例,無效49例,總有效率為85.96%。
②綠豆附子湯
組成:綠豆30克,制附子30克。
用法:水煎煮熟后吃豆,次日仍可再加綠豆30克煮熟食豆,第三天則另用制附子與綠豆同煮如前。忌生冷鹽酒60日。適用于慢性腎炎水腫偏于陽虛者。
③玉米須煎劑
組成:玉米須60克,海金沙30克,馬鞭草6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本方適用于水腫而小便不利者。
(3)氣功
功法:三線放松功:采用坐式或臥式,腹式呼吸為主,配合六字訣練“吹”字,用補(bǔ)法。意守丹田、命門為主,配合腎俞。血壓高加涌泉、大敦;血尿加涌泉;納呆加足三里。擺好姿勢(shì),默念“松”字,分兩側(cè)、前、后三條線自上而下,依次放松。練放松功時(shí),先注意一個(gè)部位,默念“松”字,再注意一個(gè)部位,再默念“松”字,依次完成。然后,把意念放在臍部。這一過程作為一個(gè)循環(huán),保持安靜狀態(tài)占每天清晨練1次,每次1~3個(gè)循環(huán),安靜一下,然后收功。
療效:共觀察30例,完全緩解16例,基本緩解1例,好轉(zhuǎn)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
(4)食療
①消蛋白尿粥
組成:芡實(shí)30克,白果10枚,糯米30克。
服法:三者同煮粥,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間歇服2~4療程(食量少者,芡實(shí)、糯米用15~20克)。
療效:共治療73例,總有效率89.1%。
②烏龜燉豬肚
組成:烏龜1只(500克左右),豬肚5O0克。
服法:將兩者洗凈切成小塊,用文火燉成糊狀,不食鹽,每日早晚各服1次,于2天內(nèi)服完,間隔1天再服1劑,3劑為一療程。
療效: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23例,完全緩解10例,基本緩解8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1.3%。
③蠶豆糖漿
組成:陳蠶豆(存放數(shù)年者最好)120克,紅糖90克。
服法:將蠶豆帶殼和紅糖放砂鍋中添清水5杯,以文火熬至1杯。清晨空腹時(shí)服,分5天服完。
療效:共觀察18例,有效率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