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麻豆,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欧美色图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中醫(yī)文化

《外臺秘要》卷第二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ǔ純|等按傷寒論傷寒中風自是兩疾,今云傷寒中風非。)
  病源中風傷寒之狀,太陽中風陽浮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 發(fā)熱,鼻鳴干嘔此其候也。
  太陽中風以火劫發(fā)其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即發(fā)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jié)M微喘口干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荒語也本作譫)甚者至噦,手足躁擾,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療。
  陽明中風口苦而咽干,腹?jié)M微喘,發(fā)熱惡寒脈浮緊若下之則腹?jié)M小便難。
  陽明病若能食為中風,不能食為中寒。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之則悸而驚。
  太陽中風,四肢煩疼其脈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
  少陰中風,其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厥陰中風,其脈微浮者為欲愈不浮為未愈。(仲景傷寒論同并出第七卷中)
  仲景傷寒論桂枝湯,療太陽中風,陽浮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 發(fā)熱,鼻鳴干嘔方。
  桂枝 芍藥 生姜(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棗,次切余藥,以水七升,煮棗令爛,去滓,乃納諸藥,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兒以意減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后服小小闊其間,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令其藥勢相及汗出自護,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晝夜服特須避風,若服一劑 時不解,病證不變者,當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二三劑乃愈,服此藥食頃亦當飲熱粥以助藥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發(fā)汗,火氣太過,汗出不解,煩躁不得寐因此湯加龍骨牡蠣各三兩,減桂心生姜各一兩,不用芍藥,若虛勞里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湯二升,加膠飴一升,適寒溫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兩,發(fā)汗后重發(fā)汗,亡陽譫語,其脈反和者不死,發(fā)汗已解,半日許重發(fā)煩其脈浮數(shù),可復發(fā)汗,宜桂枝湯方。
  忌海藻生蔥菘菜等。(在上出第二卷中千金胡洽集驗文仲備急范汪同)又療傷寒頭疼腰痛,身體骨節(jié)疼,發(fā)熱惡風,汗不出而喘,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jié)) 桂心(二兩) 甘草(炙一兩)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兩仁碎)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八合,覆取微汗,不須KT 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忌海藻菘菜生蔥。(臣億等按張仲景傷寒論麻黃湯惟主又療太陽病項背強KT KT ,反汗不出惡風者,屬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四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炙) 芍藥 桂心(各二兩) 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出,不須吃熱粥助藥發(fā)汗余將息依桂枝法。忌海藻菘菜生蔥。(并出第三卷中張仲景傷寒論治中風汗出用桂枝此證云汗不出亦傷寒之病非中風也)短劇葳蕤湯,療冬溫及春月中風傷寒則發(fā)熱,頭眩痛喉咽干舌強,胸內(nèi)疼,心胸痞結,滿腰背強方。
  葳蕤(二兩) 石膏(三分末綿裹) 白薇(二兩) 麻黃(二兩去節(jié)) 獨活(二兩)杏仁(二兩去皮尖兩仁) 芎 (二兩) 甘草(二兩炙) 青木香(二兩無可用麝香一分代之)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熱者,加樸硝一分及大黃三兩下之。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六卷中古今錄驗同一方有葛根二兩)千金療傷寒中風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煩干嘔,栝蔞實湯方。
  栝蔞實(一兩)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甘草(三兩炙) 生姜(四兩切) 大棗(十枚擘破)
  上六味切之勿令大碎,吹去末,以水一斗二升,煮得六升,絞去滓,更煎取三升,適寒溫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療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飲水而吐,此為水逆,五苓散主之方。
  豬苓(三分) 澤瀉(五分) 茯苓(三分) 桂心(二分) 白術(三分)
  上五味搗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暖水汗出愈。忌桃李醋物生蔥雀肉等。
  又傷寒中風,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干嘔心煩,不能得安,醫(yī)見心下痞以為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甘草瀉心湯主之方。
  甘草(四兩炙) 黃芩(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黃連(一兩) 干姜(二兩) 半夏(半升洗去滑)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忌海藻菘菜豬羊肉餳。(并出第九卷中一方
  有人參三兩)古今錄驗療中風傷寒脈浮發(fā)熱往來汗出惡風項頸強鼻鳴干嘔,陽且湯主之方。
  大棗(十二枚擘)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生姜(三兩) 甘草(三兩炙) 黃芩(二兩)
  上六味 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渴者,去桂加栝蔞三兩,利者,去芍藥桂,加干姜三兩,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藥加茯苓四兩,虛勞里急者,正陽且主之,煎得二升,納膠飴半升,分為再服,若脈浮緊發(fā)熱者不可與也。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千金同)又大青龍湯療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汗不出而煩躁方。
  麻黃(六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 甘草(二兩炙) 石膏(如雞子大碎綿裹) 生姜(三兩)杏仁(四十枚去兩仁及尖皮) 大棗(十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乃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一升,濃覆取微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不可再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燥不得眠也。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并出第二卷中張仲景傷寒論云中風見傷寒脈者可服之)
 
 。ㄒ皇ǎ
  病源結胸者,謂熱毒瓦斯結聚于心胸也,此由病發(fā)于陽而早下之,熱氣乘虛而痞結不散也,按之痛,其脈寸口浮關上反自沉是也,脈大不可下,下之則死,脈浮而大,下之為逆,若陽脈浮關上細小沉緊,而飲食如故,時小便利者,名為臟結,臟結病舌上白苔滑者為難療,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不苔者,不可攻之。(出第七卷中)
  張仲景傷寒論問曰∶病有結胸,有臟結,其狀如何。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結胸也。問曰∶何謂臟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口脈浮,關上小細而沉緊,名臟結,舌上白苔滑者,為難治,臟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一作汗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
  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也,下之則死。
  夫結胸病項亦強如柔 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方。
  蜀大黃(半斤) 葶藶子(半升熬)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令赤黑色) 芒硝(半升)
  上四味搗篩二味,杏仁合芒硝研如泥和散合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一兩,水二升同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自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千金翼同)又太陽病脈浮動數(shù)浮則為風,數(shù)則為熱動則為痛,數(shù)則為虛,頭痛發(fā)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表未解也醫(yī)反下之,動數(shù)變遲膈內(nèi)拒痛,(一云頭痛即眩)胃中空虛客熱動膈,短氣煩躁,心內(nèi)懊 陽氣內(nèi)陷心下因堅,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fā)黃,大陷胸湯方。
  蜀大黃(六兩) 甘遂末(一錢匕) 芒硝(一升)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煮一兩沸,納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千金翼同)又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緊心下痛,按之石堅,大陷胸湯主之方依前法。
  但結胸無大熱者,此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方依前法。
  又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枳實(四枚炙) 生姜(五兩)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大黃,恐不名為大柴胡湯。忌羊肉餳。(千金翼古今錄驗同)又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本有久寒也,而反下之,若利止者必作結胸,未止者四日復下之此作KT 熱利也。
  又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若心下滿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也宜半夏瀉心湯主之方。
  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兩)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炙)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黃芩(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若須大陷胸湯,服者如前法。
  忌羊肉餳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等。(千金翼同一方半夏五兩)又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方。
  黃連(一兩上好者) 栝蔞實(一枚大者破) 半夏(半升洗)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栝蔞實取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分三服。
  忌羊肉餳豬肉。(千金翼同)又病在太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若灌之其熱卻不得去,彌更益煩,皮上粟起,意欲飲水,而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與五苓散,用前篇方。(士弱氏曰熱得冷水之氣約退而后卻也)又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方如前法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士弱氏曰龐安常云無熱證者與三物白散小陷胸湯治熱白散治寒旨哉言乎)文蛤(五兩)
  上一味搗篩為散,以沸湯和一方寸匕服之,湯用五合。(千金翼同)又白散方
  桔梗(三分) 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心及皮熬令黑赤別研如脂)
  上三味搗篩更于臼內(nèi)搗之,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人減之,病在膈上則吐,在膈下則利,利不止,飲冷粥一杯止。忌豬肉蘆筍等。(并出第四卷中千金翼同)
 
  病源傷寒病后,胃氣不和,此由初受病時,毒熱氣盛,多服冷藥瀉下,及飲冷水,病折以后,熱勢既退,冷氣乃動,故使心下堅牢,噫噦食臭,腹內(nèi)雷鳴而泄利,此由脾胃氣虛冷故也。(出第八卷中)
  仲景傷寒論療嘔噦心下悸,痞硬不能食小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八兩去皮)
  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忌羊肉餳。
  又療嘔噦心下痞硬者,以膈間有水,頭眩悸半夏加茯苓湯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八兩去皮) 茯苓(三兩)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再服。忌羊肉餳酢等物。
  又療胸內(nèi)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憒憒然,徹無聊賴者生姜汁半夏湯兼主天行方。
  生姜(汁一升) 半夏(半升洗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一升,納姜汁,取一升半,綿漉小冷,分二服,一日一夜服令盡,嘔噦一服得止者,停后服。忌羊肉餳。(救急同)又療干嘔噦,若手足厥冷者,小橘皮湯,兼主天行方。
  橘皮(四兩) 生姜(八兩去皮)
  上二味狹長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小冷服一升,下咽則愈。(救急同出第十六卷中)
  深師療傷寒病 不止,甘草湯方兼主天行甘草(三兩炙) 橘皮(三兩)
  上二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日三四服取瘥。忌海藻菘菜。(崔氏同)又半夏散方。
  半夏(洗焙干)
  上一味末之,生姜湯和服一錢匕。忌羊肉餳等。
  又赤蘇湯方。
  赤蘇(一把)
  上一味,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稍稍飲之。(肘后同)又干姜丸方。
  干姜(六分) 附子(四分炮)
  上二味搗篩,以苦酒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服,酒飲下皆得。忌豬肉。(肘后同)又療傷寒噦,甘竹茹湯方。
  甘竹茹(四兩) 生白米(一升)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之,取米熟湯成,去滓,分服,徐徐服,療風熱氣噦甚神驗,諸噦亦佳。
  又療傷寒嘔噦胸滿虛煩不安,大橘皮湯方。
  橘皮(一兩) 甘草(一兩炙) 生姜(四兩) 人參(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十四卷中)
  短劇茅根橘皮湯,療春夏天行傷寒,胃冷變 方
  白茅根(切一升) 橘皮(三兩) 桂心(二兩切)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數(shù)數(shù)服之,盡復合之 止乃停,取微汗,有熱減桂心一兩。忌生蔥。(文仲同出第六卷中一方有葛根二兩)千金療傷寒后嘔噦,及干嘔不下食,生蘆根飲方。
  生蘆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二兩切)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只,取五升澄清下藥,煮取二升半,去滓,隨意便飲不瘥重作。
  又療傷寒后嘔噦,通草湯方。
  通草(三兩) 生蘆根(切一升) 橘皮(一兩) 粳米(三合)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隨意便稍飲,不瘥更作,取瘥止。(古今錄驗文仲同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干嘔吐涎沫而頭痛,茱萸湯主之方。
  吳茱萸(一升炒) 大棗(十二枚擘) 生姜(六兩切) 人參(三兩細銼)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七合,日三。(仲景同出第十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病源此由諸陽受邪熱初在表,應發(fā)汗而汗不發(fā),致使熱毒入深,結于五臟內(nèi)有瘀積,故吐血。(出第八卷中)
  仲景傷寒論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方。
  青柏葉(三兩) 干姜(二兩切)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別絞取新出馬通汁一升相和,合煎取一升,綿濾之溫分再服,馬通是馬屎汁也。(一方有阿膠無艾)又吐血下血黃土湯主之方
  釜灶下黃焦土(半升綿裹) 甘草(三兩炙) 干地黃(三兩) 白術(三兩) 附子(三兩炮破) 阿膠(三兩炙) 黃芩(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六味取二升,去滓,納膠令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蕪荑豬肉桃李雀肉等物。(并出第十六卷中)
  古今錄驗蒲黃湯,療傷寒溫病天行疫毒,及酒客熱傷中吐血不止,面黃干嘔心煩方。
  蒲黃 桑寄生 桔梗(一作栝蔞) 犀角(屑) 甘草(各二兩炙) 葛根(三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徐徐服之。忌海藻菘菜豬肉。(出第三卷中)
 
  病源傷寒病衄血者,此由五臟熱結所為也,心主血,肝藏血熱邪傷于心肝,故衄血也,衄者,鼻出血也,肺主氣而開竅于鼻,血隨氣行,所以從鼻出,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額上,脈急而緊,直視而不能 ,不得眠,亡血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栗而振脈浮緊發(fā)熱,其身無汗,自衄者愈。(出第八卷中)
  肘后療傷寒大病瘥后小勞便鼻衄,牡蠣散及丸方。
  左顧牡蠣(十分熬) 石膏(五分)
  上二味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集驗千金并同出第二卷中)
  短劇芍藥地黃湯,療傷寒及溫病,應發(fā)汗而不發(fā)之,內(nèi)瘀有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nèi)余瘀血面黃大便黑者,此主消化瘀血。
  芍藥(三分) 地黃(半斤) 丹皮(一兩) 犀角屑(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二三服,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二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不用黃芩。
  又茅花湯,療傷寒鼻衄不止主之方。
  茅花(一大把)
  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即瘥,若無茅花,取茅根代之亦可。
  又麥門冬湯,療傷寒身熱衄血嘔逆主之方。
  麥門冬 石膏 寒水石(各三兩) 甘草(二兩) 桂心(一兩)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病源此由陰氣少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少陰病惡寒而蜷時自煩欲去其衣被者,可治也,病脈已解而反發(fā)煩者病新瘥又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即愈,少陰病脈微細而沉,但欲臥,汗出不煩欲自吐五六日自利后,煩躁不得臥寐者死,發(fā)汗后下之,脈平而少煩,此新虛不勝谷氣故也,又傷寒渴者,由熱氣入于臟,流于少陰之經(jīng),少陰主腎腎惡燥,故渴而引飲。(并出第七卷中)
  仲景傷寒論療傷寒汗出惡寒身熱,大渴不止,欲飲水一二斗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方。
  知母(六兩) 石膏 粳米(各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米,納諸藥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卷中短劇同)又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方。
  豬苓(一兩去皮) 茯苓(一兩) 阿膠(一兩炙) 滑石(一兩碎綿裹) 澤瀉(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納阿膠令烊銷,溫服七合,日三服。忌醋物。(千金翼同出第五卷中)
  范汪栝蔞湯,主渴飲方。
  栝蔞根(內(nèi)黃脈少者三兩)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先以青淡竹瀝一升,合水二升,煮好銀二兩,減半去銀,先與病患飲之訖,須臾后乃服栝蔞湯,其銀汁須冷服。(出第二十卷中)
  千金療傷寒后結熱在內(nèi),煩渴,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兩) 龍膽(三兩) 黃芩(一兩) 梔子仁(一兩) 苦參(一兩) 黃柏(二兩)
  上八味搗篩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飲下日三,不知稍增。忌豬肉冷水。(集驗同出第九卷中)
  深師黃芩人參湯,療傷寒吐下后,內(nèi)外有熱,煩渴不安方。
  黃芩 人參 甘草 桂心 生姜(各二兩) 大棗(十五枚擘破)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徐徐服。忌菘菜海藻生蔥等物。
  又療傷寒除熱止渴欲飲水栝蔞根湯方。
  黃芩(三兩) 人參(二兩) 桂心(二兩) 大黃(二兩) 栝蔞根(三兩) 芒硝(二兩)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飲一升,須臾當下不下,復飲一升,得下止勿復飲,湯藥力勢歇,乃可食糜耳,一方用生姜二兩。忌海藻菘菜生蔥油膩等物。
  又療傷寒下后,除熱止渴,五味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 五味子 人參 甘草(炙) 石膏(碎各一兩)
  上五味搗篩,三指撮水一升二合,煮令沸得四合盡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十四卷中)
  古今錄驗黃龍湯,療傷寒十余日不解,往來寒熱狀如溫瘧渴胸滿,心腹痛方。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兩) 人參(三兩)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甘草(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嘔而渴,去半夏,加栝蔞根四兩,服如前。忌羊肉餳海藻菘菜等物。(出第三卷中此本張仲景傷寒論方)又高堂丸,療傷寒苦渴,煩滿欲死,令極飲水法方。
  大黃(二分) 硝石(三分熬) 釜底墨(一分) 灶突中墨(一分) 黃芩(一分) 梁
  上塵(一分) 灶中黃土(一分) 麻黃(二分去節(jié)) 胡洽用芒硝無黃土。
  上八味篩末,蜜和如彈丸大取一丸著一盞水中,盡用服之,即自極飲水,汗出得熱除矣。一名黑奴丸,一名駐車丸,并療溫瘧神良。(并出第二卷中此方第一卷用小麥黑奴名黑奴丸)
 
  病源此謂被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煩熱不解,腹?jié)M而痛,此為胃中有干糞挾宿食故也,或先患寒癖,因有宿食,又感于傷寒,熱氣相搏,故宿食不消也。(出第八卷中)
  深師快豉丸療傷寒留飲,宿食不消,一名續(xù)命丸方。
  黃芩五兩 大黃(五兩) 梔子仁(十六枚) 黃連(五兩去毛) 豉(一升熬) 甘遂(三兩太山者) 麻黃(五兩去節(jié)) 芒硝(二兩) 巴豆(一百枚去皮及心熬研)
  上九味搗篩,白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以吐下為度,若不吐利加二丸,一本有杏仁七十枚。忌豬肉冷水蘆筍肉。(出第十四卷中范汪同)古今錄驗續(xù)命丸,療傷寒及癖實痰飲百病方
  大黃(五兩) 黃連(一兩) 麻黃(五兩去節(jié)) 甘遂(三兩熬) 黃芩(二兩) 芒硝(二兩研)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熬) 巴豆(一百枚去心熬研) 豉(一升熬)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得傷寒一日服一丸,如小梧子大,二日二丸,至六七日六七丸,但吐下得汗愈若水 及痰實,服三五丸,日二。忌豬肉冷水蘆筍。(范汪延年刪繁同出第三卷中)
 
  病源此由邪熱客于肺也,上焦有熱,其人必飲水,水停心下,則肺為之浮肺主于咳,水氣乘之故咳嗽。(出第八卷中)
  短劇射干湯主春冬傷寒,秋夏中冷咳嗽,曲拘不得氣息喉鳴啞失聲干嗽無唾,喉中如哽者方。
  射干(二兩) 半夏(五兩洗) 杏仁(二兩去皮尖兩仁) 干姜(二兩炮) 甘草(二兩炙)黃(二兩去節(jié)) 獨活(二兩)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始病一二日者,可服此湯,汗后重服勿汗也,病久者初服可用大黃二兩,初秋夏月豪雨冷,及天行暴寒,熱伏于內(nèi)宜生姜四兩代干姜,除茱萸,用枳實二兩炙。忌羊肉海藻菘菜餳生蔥。(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下氣橘皮湯,療春冬傷寒秋夏冷濕咳嗽喉中鳴聲上氣不得下,頭痛方。
  橘皮 紫菀 麻黃(去節(jié)) 杏仁(去雙仁尖皮) 當歸 桂枝 甘草(炙) 黃芩(各三分)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瘥重合之。忌海藻菘菜生蔥。(出第三卷中)延年療傷寒骨節(jié)疼頭痛眼睛疼咳嗽知母湯方。
  知母(二兩) 貝母(三兩) 干葛(三兩) 芍藥(三兩) 石膏(四兩碎裹) 黃芩(三兩)杏仁(一兩去皮尖及雙仁) 梔子仁(三兩擘)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為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蒜面七日。(出第九卷中)
 
  病源目者臟腑之精華,肝之外候也,傷寒熱毒壅滯,熏蒸于肝上攻于目,則令目赤腫痛若毒瓦斯盛者眼生翳膜又肝開竅于目,肝氣虛熱,乘虛上沖于目,故目赤痛重者生瘡翳白膜息肉肘后療傷寒大病后,熱毒攻目方。
  煮蜂房以洗之,日六七度。(張文仲同)
  又方:冷水漬青布以掩目。(張文仲同)又療熱病后生翳方。
  燒豉二七粒末,納管中以吹之。(并出第二卷中文仲備急同)短劇漏蘆連翹湯,療傷寒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腫毒,及眼赤痛生障翳,悉主之方兼療天行。
  漏蘆(二兩) 連翹(二兩) 黃芩(二兩) 麻黃(二兩去節(jié)) 白蘞(二兩) 升麻(二兩)甘草(二兩炙) 大黃(三兩切) 枳實(三兩炙)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相去二食頃更服,熱盛者可加芒硝二兩。忌海藻菘菜等物。(千金同)又秦皮湯,療毒病沖眼忽生赤翳,或白,或腫膚起,或赤痛不得視光,痛入心肝或眼外浮腫如吹汁出,生膜覆珠子方。
  秦皮(二兩) 前胡(二兩) 常山(二兩) 黃芩(二兩) 升麻(二兩) 芍藥(二兩) 白薇(二兩) 枳實(二兩炙) 大黃(三兩) 甘草(二兩炙)
  上十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二食頃更服,若盛熱者可加芒硝二兩。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出第六卷中一方加蕤仁一兩梔子仁半兩)張文仲秦皮湯,主傷寒病熱,毒瓦斯入眼,生赤脈赤膜白膚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見光,痛毒煩惱者神效方。
  秦皮 升麻 黃連(各一兩)
  上三味切,以水洗去塵,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用三合,仰眼,以綿繞箸頭,取湯以滴眼中,如屋漏狀,盡三合止,須臾復用,日五六遍乃佳。忌豬肉冷水。(出第二卷中)
 
  病源夫傷寒冬時發(fā)其汗,必吐利,口中爛生瘡以其熱毒在臟,心脾煩壅,表里俱熱,熱不已,毒瓦斯熏于上焦,故令口舌干燥生瘡也。(出第七卷中)
  深師療傷寒熱病口瘡,黃柏蜜方。
  黃柏(削去上皮取里好處薄斜削)
  上一味以崖蜜半斤極消者,以漬柏一宿,唯欲令濃,含其汁,良久吐之更復如前,若胸中熱有瘡時飲三五合尤良。
  又療傷寒口瘡爛者升麻湯方
  升麻(一兩) 甘草(一兩炙) 竹葉(切五合) 麥門冬(三分去心) 牡丹(一分)干棗(二十枚擘)
  上六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五服含,稍稍咽之為度。忌海藻菘菜胡荽等。(并出第十四卷中)
 
  病源此由熱毒瓦斯從內(nèi)而出,循經(jīng)絡攻于手足也,人五臟六腑井滎輸,皆出于手足指,故毒從臟腑而出也。(出第八卷中)
  范汪療傷寒熱病,手足腫欲脫方。
  生牛肉裹之,腫消痛止。(出第三十卷中深師同)崔氏療傷寒手足熱疼欲脫方。
  取羊屎煮汁以淋之,瘥止,亦療時疾陰囊及莖腫,亦可煮黃柏洗之。(肘后深師集驗千金備急并同出第一卷中)
  集驗療毒熱攻手足,腫疼欲脫方。
  濃煮虎杖根,適寒溫以漬手足,入至踝上一尺。(兼療天行范汪肘后千金同)
  又方:酒煮苦參以漬之。(范汪千金集驗同并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毒熱病攻手足腫疼痛欲脫方。
  煮馬糞若羊糞汁漬之,豬膏和羊糞涂之,亦佳。(范汪集驗肘后同)
  又方:取常思草絞取汁以漬之,一名蒼耳。(范汪集驗肘后同出第十卷中)
  備急療熱病手足腫欲脫者,方兼主天行。
  以稻穣灰汁漬之佳。(集驗千金肘后同出第一卷中)
 
  病源其人血氣先虛,復為虛邪所中,發(fā)汗吐下之后,經(jīng)絡俱損傷,陰陽竭絕,熱邪始散,真氣尚少,五臟猶虛,谷神未復,無津液以榮養(yǎng),故虛羸而生病焉。(出第八卷中)
  集驗療傷寒虛羸少氣氣逆苦嘔吐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 竹葉(一把)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兩) 半夏(一升洗)生姜(四兩)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三卷中)
  又生地黃湯,療傷寒有熱,虛羸少氣,心下滿,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黃(三斤) 大黃(四兩) 大棗(二十枚擘) 甘草(一兩炙) 芒硝(二合)
  上五味合搗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傷寒虛羸少氣嘔吐,竹葉石膏湯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 竹葉(一把)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兩) 半夏(半斤洗)甘草(二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煮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十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張文仲梔子豉湯,療吐下后虛羸欲死方。
  梔子(一十枚) 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梔子取二升,納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支同此出姚萬第二卷中集驗備急同各用梔子十四枚)
 
  病源傷寒發(fā)汗后,而汗出不止,津液少,胃中極干,小腸有伏熱,故小便不通也。(出第八卷中)
  仲景傷寒論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或咳,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方。
  茯苓(三兩) 白芍藥(三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術(三兩) 生姜(三兩去皮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干姜一兩,若小便自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二兩,嘔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忌酢豬肉桃李雀肉等。(出第六卷中深師同兼主天行大效)又傷寒六七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未解也,屬小柴胡桂姜湯主之方。
  柴胡(半斤) 桂心(三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 甘草(二兩炙) 栝蔞根(四兩)干姜(二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初一服微煩,后汗出便愈。忌生蔥海藻菘菜。(出第四卷中)
  又療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湯主之方。
  茵陳(六兩) 肥梔子(十四枚擘) 大黃(二兩去皮酒洗破三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二升,去滓,納二物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日三,小盒飯利,尿如皂莢沫,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出第五卷中張文仲千金并同)又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 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方。
  芍藥 生姜(切) 白術 茯苓(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個擘)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小便利則愈。忌海藻菘菜酢桃李雀肉等。
  肘后療小腹?jié)M,不得小便方,兼療天行。
  細末雄黃,蜜和為丸如棗核,納溺孔中,令入半寸。(出第二卷中文仲同)千金翼療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方。
  甘草(十分炙) 枳實(十分炙) 柴胡(十分) 芍藥(十分)
  上四味搗細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嗽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胸中悸者,加桂心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二升,取三升,以散三方寸匕,納湯中煮之,取一升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
 。ㄖ倬胺锻敉龅谑碇校
  崔氏療傷寒熱盛,小便不利,滑石湯方,兼療天行。
  滑石(屑二兩) 葶藶子(一合熬)
  上二物,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頓服之。
  又方:搗生蔥敷臍下,橫文中燥則易之。
  又瞿麥湯方。
  瞿麥(三兩) 甘草(三兩炙) 滑石(四兩) 葵子(二合半) 石葦(三兩去毛令盡)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一卷中古今錄驗同)
 
  病源傷寒病若表實里虛,熱氣乘虛而入,攻于腸胃,則下黃赤汁,若溫毒瓦斯盛,則腹痛壯熱,下膿血如魚腦,或如爛肉汁,若寒毒入胃,則腹?jié)M身熱下清谷,下清谷者,不可攻表,汗傷寒六七日下利,便發(fā)熱而痢,其人汗出不止者死,但有陰無陽故也。
  下利有微熱,其人渴,脈弱者今自愈,脈沉弦者下重,其脈大者為未止,脈微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少陰病八九日,而一身手足盡熱,熱在膀胱,必便血下利,脈反浮數(shù),尺中自澀,其人必圊膿血,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欲蜷,手足溫者可療,陽明病下利,傷寒下利日十余行,其人脈反實者死。(出第八卷中張仲景傷寒論陽明無下利證不可下或有云下利其脈浮大者此皆為虛以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即噦)仲景傷寒論傷寒本自寒下,醫(yī)復吐之下之不解者,寒格更逆吐下,食入還吐出者,屬干姜黃連人參湯主之方。
  干姜 黃連 黃芩 人參(各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之。忌豬肉冷水等。(出第六卷中)
  又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屬葛根黃連湯方。
  葛根(八兩) 黃連(三兩金色者) 黃芩(三兩切) 甘草(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掠去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分再服。
  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出第七卷中)
  肘后療傷寒若下膿血者,赤石脂湯方。
  赤石脂(二兩碎) 干姜(二兩切) 附子(一兩炮破)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后臍下痛者,加當歸一兩,芍藥二兩,用水六升煮。忌豬肉。(范汪張文仲同)又主下利不能食者,兼療天行,黃連丸方。
  黃連(一兩) 烏梅(二十枚炙燥)
  上二味搗末,臘如博棋子一枚,蜜一升于微火煎,令可丸如梧子,一服十五丸日三。忌豬肉冷水。(出第一卷中)
  又白通湯,療傷寒泄痢不已,口渴不得下食,虛而煩方。
  大附子(一枚生削去黑皮破八片) 干姜(半兩炮) 甘草(半兩炙) 蔥白(十四莖)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溫分再服,渴微嘔心下停水者,一方加犀角半兩大良。忌海藻菘菜豬肉。(范汪同出第十四卷中張仲景傷寒論白通湯惟主少陰下利厥游無脈干躁而煩者白通加豬膽湯主之本無甘草仍不加犀角)范汪療傷寒腹中微痛不止下利,秦皮湯方。
  秦皮(三兩) 黃連(四兩) 白頭翁(二兩) 阿膠(三兩)
  上四味 咀三味,以水八升,煮得二升,絞去滓,納膠令烊,適寒溫,先食飲七合,日二服。忌豬肉冷水。
  又豉薤湯,療傷寒暴下,及滯利腹痛方。
  豉(一升) 薤白(一把寸切)
  上二物,以水三升,煮令薤熟,漉去滓,分為再服,不瘥復作。
  又蕙草湯,療傷寒除熱止下利方。
  蕙草(二兩) 黃連(四兩) 當歸(二兩)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得二升,適寒溫,飲五合,日三。忌豬肉冷水等物。
  又療傷寒下利脈微,足厥冷,通草湯方。
  通草(一兩) 干姜(一兩) 枳實(四兩炙) 人參(一兩) 附子(一枚炮令裂破)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適寒溫,飲五合,日三,不瘥稍加至七合。忌豬肉。
 。ú⒊龅谌碇
  短劇犀角湯,療熱毒下黃赤汁,及赤如腐爛血,及赤滯如魚腦,腹痛壯熱,諸藥無效方
  黃柏(一兩半) 黃芩(一兩半) 白頭翁(一兩) 黃連(二兩) 當歸(一兩) 牡蠣(一兩半熬) 犀角(屑半兩) 艾葉(半兩) 石榴皮(一兩半) 桑寄生(一兩) 甘草(一兩炙)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出第六卷中古今錄驗同)集驗療傷寒后下利膿血,柏皮湯方。
  黃柏(二兩) 黃連(四兩) 梔子仁(十四枚擘) 阿膠(一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納膠令烊,溫分再服。忌豬肉冷水。(范汪同出第二卷中)
  千金翼熱利下重,白頭翁湯主之方。
  白頭翁(二兩) 黃柏(三兩) 黃連(三兩) 秦皮(三兩切)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一升,不愈更服。忌豬肉冷水。(范汪同出第十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崔氏療傷寒后赤白滯下無數(shù),阮氏桃花湯方。
  赤石脂(八兩冷多白滯者加四兩) 粳米(一升) 干姜(四兩冷多白滯者加四兩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服一升,不瘥復作,熱多則帶赤,冷多則帶白。(千金翼方不同加減稍別傷寒論千金范汪同張仲景傷寒論煮湯和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又療傷寒熱利,黃連丸方。
  黃連(三兩去毛) 當歸(三兩) 干姜(二兩) 赤石脂(二兩切)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日三,叔尚書以療熱痢,是歲傳與東都當方
  諸軍營,及夏口戍人發(fā)者數(shù)千余人,余時亦復用之,亦佳,但時用之,不及諸湯速耳,當服百丸許乃斷。忌豬肉冷水。(并出第一卷中)
  張文仲陶氏傷寒下利,豉薤湯方。
  豉(一斤綿裹) 薤白(一握) 梔子(十四枚擘破)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分三服,短劇云,此方主溫毒,及傷寒內(nèi)虛,外熱攻腸胃,下黃赤汁,及如爛肉汁,并去赤滯,下伏氣腹痛諸熱毒,悉土之,水四升,先煮梔子薤白令熟,納豉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備急方同)又療傷寒下利,惡血不止,犀角湯方。
  干姜(一兩) 犀角(一兩末) 地榆(一兩) 蜜(二合)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蜜更煮至一升,分三服,自愈,此治熱毒蠱利。(千金同并出第十五卷中)
 
  病源凡得傷寒及天行熱病,日數(shù)較多腹內(nèi)有熱,又人食少,腸胃空虛,三蟲行作求食,食人五臟及下部也, 病之候,齒齦無色,舌上盡白,甚者唇里有瘡,四肢沉重,匆忽喜眠,如此皆為蟲食其肛,肛爛見五臟則死,當數(shù)看其上唇內(nèi)有瘡唾血,唇內(nèi)如粟瘡者,則心內(nèi)懊痛,此蟲在上食其五臟,下唇內(nèi)生瘡者,其人不寤,此蟲食下部,皆能殺人也。(出第八卷中)
  肘后若病患齒齦無色,舌上白者,或喜眠憒憒,不知痛癢處,或下利,宜急療下部,不曉此者,但攻其上,不以為意,下部生瘡,蟲食其肛,肛爛見五臟便死。
  燒馬蹄作灰細末,豬膏和涂綿以導下部,日數(shù)度瘥。
  又桃仁苦酒湯方。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及兩仁) 苦酒(二升) 鹽(一合)
  上三味,煮取六合,去滓,盡服之。(并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 食下部,桃皮湯方。
  桃皮(二兩) 槐子(二兩) 艾(二兩) 大棗(三十枚擘一方用黃連)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之。
  又療 蟲食下部方。
  以泥作罌,以竹筒如指所,橫穿罌肚,筒一頭納下孔中,內(nèi)如雞子艾燒之,人就罌口吹之,常令艾燒,強人可益艾甚良。(千金同)又龍骨湯,治傷寒已八九日至十余日,大煩渴熱盛,而三焦有瘡 者多下,或張口吐舌呵吁,咽爛口鼻生瘡,吟語不識人,宜服此湯,除熱毒止痢神方。
  龍骨(半斤碎)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沉之井底令冷,服五合,余漸漸進之,恣意如飲,尤宜老少,無味殆如飲水,亦斷下。(文仲備急千金等同)又療傷寒及諸病之后,內(nèi)有瘡出下部煩者,黃連犀角湯方。
  黃連(一兩去毛) 烏梅(十四枚擘) 犀角(三兩) 青木香(半兩)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忌豬肉冷水等。(并出第十四卷中)
  范汪療傷寒心中懊 ,下利,谷道中爛傷,當服懊 散,以 藥納谷道中,懊 散方。
  蘆(十分) 干漆(二分) 蓄(二分)
  上三味,各異搗篩,粉粥飲服一錢匕,先食,日再服。(千金同)又療 懊 ,麝香散方。
  麝香(一分研) 雄黃(一分研) 丹砂(一分研) 犀角(一分屑) 羚羊角(一分研) 青葙子(一分) 黃連(一分) 升麻(一分) 桃仁(一分熬) 貝齒(一分)
  上十味并搗合下篩,先食以小麥粥服錢五匕,服藥訖復以錢五匕,綿裹以導谷道中,食頃去之,日三。忌豬肉冷水生血等物。(并出第三十三卷中)
  短劇青葙子散,療熱病有 ,下部生瘡方。
  青葙(一兩) 蘆(四兩) 野狼牙(三分) 橘皮(二分) 蓄(二分切之)
  上五味搗下篩,粥飲和合服兩錢匕,日三,不知,稍增之。(出第六卷中千金同有甘草一分)張文仲療傷寒兼 瘡,王叔和云,其候口唇皆生瘡,唾血,上唇內(nèi)有瘡如粟者,則心中懊痛,如此則此蟲在上,乃食五臟,若下唇內(nèi)生瘡,其人喜眠者,此蟲在下,食下部方,取雞子一枚,扣頭出白,與漆一合熟和,令調(diào)如漆,還納谷中,仰吞之,食頃,或半日,或下蟲,或吐蟲,劇者再服乃盡,熱除病愈,凡得熱病腹內(nèi)熱,食少,三蟲行作求食,食人五臟及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藥,不爾 蟲殺人。(集驗深師肘后同)
  又方:豬膽(一具)
  上一味漬著半升苦酒中和之,煎三沸,三下三上,藥成可放溫,空腹飲一滿口,蟲即死,有人經(jīng)用之驗。(并出第二卷中千金同)
 
  病源傷寒陰陽易病者,是男子婦人傷寒病新瘥未平復而與之交接得病者,名為陰陽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復,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陽易,其婦人得病新瘥未平復,而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陰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為易者,陰陽感動,其毒度著于人如換易也,其病之狀,身體重,小腹里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沖胸,頭重不能舉,眼內(nèi)生,四肢拘急,小腹 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熱上沖胸,頭重不能舉,百節(jié)解離,經(jīng)脈緩弱,血氣空虛,骨髓枯竭,便噓噓吸吸,氣力轉少,著床不能動搖,起止仰人,或引歲月方死。(出第八卷中)
  深師療婦人得溫病雖瘥平復未滿一百日,不可與交合,交合為陰易之病,病必拘急手足拳皆死,丈夫病以易婦人,名為陽易,速當療之可瘥,滿四日,不可療也,宜令服此藥方。
  干姜(四兩)
  上一味搗末,湯和,一頓服,溫覆汗出得解,止手足伸遂愈。(范汪同出第十四卷中)
  范汪 鼠糞湯,療傷寒病后,男子陰易方。
  薤(一大把) 鼠糞(十四枚)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盡飲之,溫臥汗出便愈,亦理勞復。( 鼠屎兩頭尖者是也肘后薤作藍)又丹米湯,療傷寒病已后,男子陰易方。
  丹米(三兩)
  上一味末,以薄酒和盡飲之,溫覆汗出便愈,亦隨人大小,不必三兩,自以意消息之。
  又療交接勞復卯腫,腹中絞痛便絕死,竹皮湯方。
  刮青竹皮(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五六沸,絞去滓,頓服立愈。(肘后同)又療陰陽易,栝蔞湯方。
  栝蔞根(二兩)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先以青淡竹瀝一升,合水二升,煮好銀二兩,減半去銀,先與病患飲之訖,須臾乃服湯,小便利即瘥,栝蔞湯銀汁須冷服。(與前療渴方
  同)千金曰昔者有人得傷寒病,已瘥未健,詣華敷視脈,敷曰∶雖瘥尚虛未復。陽氣不足,勿為勞事,余勞尚可,御內(nèi)即死,臨死當吐舌數(shù)寸,其妻聞其夫病除,從百余里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fā)病,口舌出數(shù)寸而死,病新瘥未滿百日,氣力未平復,而以房室者,略無不死,有士蓋正者,病愈后六十日,已能行射獵,以房室則吐涎而死,及熱病房室,名為陰陽易之病,皆難療多死,近者有士大夫,小得傷寒,瘥已十余日,能乘馬行來,自謂平復,以房室則小腹急痛,手足拘攣而死,醫(yī)者張苗說,有婢得病后數(shù)十日,有六人奸之皆死,婦人取女人中 近隱處燒取灰。
  上一物為散,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即利,陰頭微腫,此為愈矣,女人病可取男子 如前法,酒水服。(此本仲景方肘后同)又療交接勞復,卯腫縮,腹中絞痛,便欲死者方。
  取交接婦人衣服以覆男子。(肘后同)
  又方:取女人手足爪二十枚,女人衣中裳一尺燒。
  上二味末,以酒服,亦可米汁飲服之。(出第十卷中肘后同)
 
  病源傷寒病新瘥,津液未復,血氣尚虛,若勞動早,更復成病故云復也,若言語思慮則勞神,梳頭澡洗則勞力,勞則生熱,熱氣乘虛還入經(jīng)絡,故復病也,其脈沉緊者宜下之,又食復,傷寒病新瘥,及大病之后,脾胃尚虛,谷氣未復,若食豬肉腸血肥魚及油膩物,必大下利,醫(yī)所不能治也,必至于死,若食餅餌粘黍飴脯炙膾棗栗諸果,牢強難消之物,胃氣虛弱,不能消化,必更結熱,適以藥下之,則胃氣虛冷,大利難禁,不下之必死,下之亦危皆難救也,大病之后,多坐此死,不可不慎護也,夫病新瘥后,但得食糜粥,寧可少食令饑,慎勿飽,不得他有所食,雖思之勿與,引日轉久可漸食羊肉糜若羹汁,慎不可食豬狗等肉。
 。úV濟療傷寒因食勞復,頭痛壯熱,梔子湯方。
  梔子(十四枚擘) 香豉(一升綿裹) 蔥白(一握切) 粟米(三合) 雄鼠屎(二七枚燒令煙絕末)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納鼠屎,分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須利納芒硝五分。忌面炙肉蒜等物。(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勞復,大青湯方。
  大青(四兩) 甘草(二兩炙) 阿膠(二兩炙) 香豉(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五六,欲盡復作,常使有湯,渴便飲,無毒除熱止吐下,傷寒一二日,上至十數(shù)日困篤,發(fā)汗熱不解,吐下后熱不除,止下利甚良,先煮大青甘草取四升,去滓,納膠豉,膠消盡便漉去,勿令豉壞,當預漬膠令釋也。
  又方:取雞子空殼碎之,熬令黃黑搗篩,熱湯和一合服之,溫臥取汗愈,雞子殼悉服之。(肘后崔氏同)
  又方:取馬糞燒搗為散,冷酒服方寸匕,良,三炊,頃便驗,神良。
  又療傷寒瘥后勞復,葵子湯方
  葵子(二升) 梁米(一升)
  上二味合煮作薄粥飲之,多多為佳,取汗立瘥。(并出第十四卷中)
  范汪療傷寒病瘥,語言書疏坐起行步勞復方。
  創(chuàng)青竹皮多多煮之,令濃濃,服三升汁則愈。
  又傷寒已愈,食飲多勞復,大黃豉湯方。
  豉(五合) 甘草(二兩炙) 桂心(二兩) 大黃(四兩) 芒硝(半斤)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得二升,去滓,先食適寒溫飲一升,日再。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
  又療傷寒瘥已后,飲食勞復,梔子湯方。
  梔子(十四枚) 豉(一升) 桂心(二兩) 麻黃(二兩) 大黃(二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掠去沫,納余藥,更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當小汗及下利。忌生蔥。(并出第三十四卷中)
  千金療傷寒溫病后勞復,或食飲,或動作,梔子石膏湯方。
  梔子仁(三七枚擘) 石膏(五兩碎) 鼠屎(尖頭者二十枚) 香豉(一升綿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療勞復,或因洗手足,或梳頭,或食等勞復方。
  取洗足手汁,飲之一合即愈。
  又方:取頭垢如棗核大,吞一枚。
  又方:取飯燒為末,飲進一升。(肘后同)又療大病已(瘥)勞復者,枳實梔子湯方。
  枳實(三枚炙) 梔子(十四枚擘)
  上二味,以酢漿一斗,先煎取六升,煮藥取三升,納豉一升,煎五六沸,去滓,分再服,覆取汗,如有宿食者,納大黃如棋子一枚。(范汪救急集驗并同出第十卷中張仲景傷寒論納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又療勞復垂死者方。
  暖湯三合洗四五歲女子陰,取汁納口中服則愈。男兒亦得,起死人方。
  又療食勞方。
  曲一餅,煮取汁服之。
  又療食勞方。
  杏仁五十枚,酢二升,煎取一升,服之,取汗則瘥。
  又方:燒人糞灰,水服之方寸匕。
  又療傷寒瘥后,更頭痛壯熱煩悶者方。
  服黃龍湯三合,日三服。
  又欲令病患不復者方。
  燒頭垢如梧子大,服之。(并出第十卷中)
  崔氏療傷寒勞復,鼠屎湯方。
  梔子(二七枚擘) 豉(五合) 鼠屎(兩頭尖者二七枚)
  上三味,以漿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數(shù)試異驗。(出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梔子湯,療傷寒勞復方。
  梔子(十四枚擘) 麻黃(二兩去節(jié)) 大黃(二兩) 豉(一升綿裹)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深師肘后同)又療傷寒勞復,鼠屎湯方。
  鼠屎(二十一枚) 豉(一升綿裹) 梔子(七枚擘) 大黃(三兩切)
  上四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微取汗,應小鴨溏下。(千金同)又療病新瘥早起及食多勞復,鼠屎豉湯方。
  鼠屎(兩頭尖者二十一枚) 香豉(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之,溫臥令小汗。(千金同)又療食不消勞復脈實者,鼠屎梔子豉湯方。
  豉(二升綿裹) 鼠屎(二十一枚) 梔子(七枚擘) 麻黃(三兩去節(ji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服七合,汗微出,日三服。(千金麻黃作大黃)又療傷寒已愈,食飲多復發(fā)者方。
  豉(五合綿裹) 甘草(二兩炙) 大黃(四兩) 芒硝(半兩)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飲一升,日再。忌菘菜海藻等。(范汪同)又療傷寒瘥令不復,白芷散方。
  白芷(十二分) 白術(十分) 防風(八分) 栝蔞(五分) 桔梗(四分) 細辛(三分) 附子(二分炮去皮) 干姜(二分) 桂心(二分)
  上九味,搗篩為散,以粳米粥清服一錢匕,食已,服二錢,小兒服一錢,常以雞子作羹,吃粳米飯,多少與病患食之,亦未必常有雞子羹粳米飯,如服藥訖,即扶起令行步,仍KT頭洗手面,食輒服之,勞行如前,則不復,浩云數(shù)用佳。忌豬肉桃李雀肉胡荽蒜青魚生蔥生菜。(范汪同出第三卷中一方有人參三分)
 
  病源傷寒百合病者,謂無經(jīng)絡百脈一宗悉致病也,皆因傷寒虛勞,大病之后不平復,變成斯病也。其狀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得臥,復不得臥,欲出行,而復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時,聞飲食臭,或如強健人,而欲臥,復不得眠,如有寒,復如無寒,如有熱,復如無熱,至朝日苦,小便赤黃,百合之病諸藥不能療,得藥則劇而吐利,如有神靈所加也,身形如和,其人脈微數(shù),每尿輒頭痛,其病六十日乃愈,若尿時頭不痛,淅淅然如寒者,四十日愈,若尿時快然但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日復見,其狀惡寒而嘔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當愈,其狀腹?jié)M微喘,大便硬,三四日一大便,時復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當愈,其狀小便淋瀝難者,病在下焦也,四十三日當愈,各隨其證以療之耳。(并出第八卷中)
  仲景傷寒論療百合之病,諸藥不能療,若得藥則劇而吐痢,如有神靈所加也,身體仍和,脈微數(shù),每尿時輒頭痛,六十日乃愈,尿時頭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尿時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復見者,悉療之。
  又發(fā)汗已更發(fā)者,百合知母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兩)
  上二味以泉水洗,先漬百合經(jīng)一宿,上當白沫,瀉卻其汁,更以好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置之一處,別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去滓,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之。(短劇千金同)又下之已更發(fā)者,百合滑石代赭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以泉水漬一宿上當白泔出去之) 滑石(三兩碎) 代赭(如彈丸一枚碎)
  上三味先以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去滓,置一廂,又以泉水二升,煮和二味取一升,去滓,合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千金短劇同)又吐之已更發(fā)者,百合雞子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
  上一味依前法,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扣雞子一枚,取中黃納百合湯中攪,令調(diào)溫再服之。(千金同)又不吐不下不發(fā)汗,病形如初,百合生地黃湯主之方。
  百合(七枚)
  上一味依前法,漬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生地黃汁一升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溫分再服,一服中病者,更勿服也。大盒飯出惡沫。(千金短劇并同)又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
  以漬百合水洗身法,其后千金方中一味是,后服栝蔞牡蠣散,其次則是。(并出第十七卷中)
  短劇凡百合病見于陰而以陽法攻之,其陰不得解也,復發(fā)其汗,此為逆,其病難治,見于陽而以陰法攻之,其陽不得解也,復下之,其病不愈。
  千金百合病經(jīng)一月不解變成渴者方。
  百合根(切一升)
  上一味,以水一斗漬一宿,以汁洗病患身也,洗身訖食白湯餅。(今 也)勿與鹽豉也,渴不瘥,可用栝蔞根并牡蠣等分為散,飲調(diào)方寸匕,日三服。(短劇張仲景方同)又療百合病變而發(fā)熱者方。
  滑石(三兩) 百合根(一兩炙)
  上二味末之飲下方寸匕,日三,微利者止勿服之,熱即除,一本云,治百合病小便赤澀,臍下堅急。
  又百合病變腹中滿痛者方。
  但服百合根,隨多少熬令色黃,末之飲調(diào)方寸匕,日三,滿消痛止。(短劇同并出第十卷中)
 
  仲景傷寒論狐惑之病其氣如傷寒,嘿嘿但欲臥目瞑不得眠,起臥不安,蝕于喉咽者為惑,蝕于陰者為狐,狐惑之病并惡飲食,不欲聞飲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其聲嗄,蝕于下部其咽干,蝕于上部,瀉心湯主之,蝕于下部,苦參湯淹洗之,蝕于肛外者,雄黃熏之。
  又瀉心湯,兼療下利不止,心中 堅而嘔,腸中鳴者方。
  半夏(半升洗)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干姜(三兩) 黃連(一兩) 甘草(四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服。忌豬肉冷水菘菜海藻羊肉餳。(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又雄黃熏法,兼主 病。
  雄黃一物研末,以兩筒瓦合之燒,以熏下部。
  千金療狐惑,薰草黃連湯方。
  黃連(四兩去皮) 薰草(四兩)
  上二味切,以白漿一斗漬之一宿,煮取二升,去滓,分為二服。忌豬肉冷水。(短劇同)又其人脈數(shù)無熱微煩,嘿嘿但欲臥,汗出,得之三四日,眼赤如鳩眼者,得之七八日,其四 黃黑,能食者,膿已成也,療之方。
  以赤小豆三升漬之,令生牙足復干之加當歸三兩為末,漿水服方寸匕,日三。(短劇同出第十卷中此本仲景方)凡病形不可炙,因火為邪,散走血脈,傷脈尚可,傷臟則劇,井輸穴腫,黃汁自出,經(jīng)絡外爛,肉腐為癰膿,此為火疽,(七居反)醫(yī)所傷也,凡微數(shù)之脈,慎不可炙,因火為邪,即致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nèi)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病源傷寒病過經(jīng)而不愈,脈反沉遲,手足厥逆者,此為下部脈不至,陰陽隔絕,邪客于足少陰之經(jīng),毒瓦斯上熏,故喉咽不利或痛而生瘡。(出第七卷中)
  仲景傷寒論少陰病咽喉痛者,半夏散及湯主之方。
  半夏(洗) 甘草(炙) 桂心
  上三味等分,各搗篩畢,更合搗之,以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水一升,煮七沸,納散兩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含細咽之,半夏有毒,不當散服之。忌羊肉文仲療傷寒毒攻喉咽腫痛方兼主天行。
  切商陸炙令熱,以布藉喉以熨,布上冷,復易之。(肘后同)
  又方:真 茹爪甲大納口中,以牙小嚼汁以漬喉,當微覺異為佳,亦主天行。(肘后同)又附子丸方
  附子(炮) 藜蘆(等分)
  上二味末之,蜜和丸服如梧子一枚飲下,含黃柏亦佳。忌豬肉貍肉。(并出第二卷中)
  深師貼喉膏,療傷寒舌強喉痛方。
  蜜(一升) 甘草(四兩) 豬膏(半斤)
  上三味,微火煎甘草豬膏,令數(shù)沸,去滓,乃納蜜,溫令銷相得如棗大,含化稍稍咽之。忌海藻菘菜。(出第十四卷中)
  集驗療傷寒熱病,喉中痛,閉塞不通,烏扇膏方。
  生烏扇(一斤切) 豬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烏扇藥成,去滓,取如半雞子薄綿裹之,納口中,稍稍咽之,取瘥。忌酒蒜等物。(張文仲千金等同)又升麻湯方
  升麻(三兩) 通草(四兩) 射干(二兩) 羚羊角(三兩屑) 芍藥(二兩) 生蘆根(切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為三服,徐徐服。(千金古今錄驗同并出第三卷中)
  千金治傷寒熱病后,口干多唾咽痛,干棗丸方。
  干棗(二十枚) 烏梅(十枚)
  上二味搗合,蜜和丸如杏核大,綿裹含化,咽津自愈。(出第十卷中)
 
  病源夫衛(wèi)氣晝行于陽,夜行于陰,陰主夜,夜主臥,謂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矣,今熱氣未散,與諸陽并,所以陽獨盛,陰偏虛,雖復病后仍不得眠者,陰氣未復于本故也。(出第仲景傷寒論療傷寒發(fā)汗若吐下后,虛煩不得眠,劇則反復顛倒,心內(nèi)苦痛懊 者,屬梔子豉湯證方。
  肥梔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綿裹)
  上二物,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去滓,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豉,分溫再服,得吐,止后服。
  肘后療大病瘥后虛煩不得眠,腹中疼痛懊 ,烏梅豉湯方。
  豉(七合綿裹) 烏梅(十四枚擘)
  上二物,以水四升,煮烏梅取二升半,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溫分再服無烏梅用梔子四枚。
  又半夏茯苓湯方
  半夏(三兩洗) 秫米(一升) 茯苓(四兩)
  上三味切,以千里流水一石,揚之萬遍,澄取二斗,合煮諸藥,得五升,去滓,溫分五服。忌羊肉餳酢等物。(并出第一卷中)
  深師酸棗湯,療傷寒及吐下后心煩乏氣晝夜不眠方。
  酸棗仁(四升) 麥門冬(一升去心) 甘草(二兩炙) 母(二兩知母也) 茯苓(二兩)芎(二兩) 干姜(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六升,煮酸棗取一斗,去棗納藥,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大醋。(出第十四卷中)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