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枝黃花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Yì Zhī Huánɡ Huā
【別名】野黃菊(《南寧市藥物志》)、山邊半枝香、灑金花(《江西民間草藥》),黃花細辛、黃花一枝香(《廣西中藥志》),千根癀(《閩南民間草藥》),土澤蘭,百條根、鐵金拐《泉州本草》),薟子草、小白龍須、黃花馬蘭、大敗毒、紅柴胡(《湖南藥物末》),黃花仔、紅膠苦萊(《閩東本草》)、一枝香、大葉七星劍(《廣東中藥》),蛇頭王(《上海常用中草藥》),金鎖匙、滿山黃、黃花兒(《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黃柴胡(四川)。
【來源】為菊科植物一枝黃花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夏、秋間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莖直立,下部光滑無毛,上部微有茸毛。葉互生;卵形至矩圓形,長1~5厘米,闊0.2~2.5厘米,下部葉具柄,有極小的鋸齒,上部葉較小而狹,近于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近光滑無毛。圓錐花序,由腋生的總狀花序再聚集而成;頭狀花序小,直徑5~8毫米,單生或2~4聚生于腋生的短花序柄上;總苞片狹而尖,具干膜質(zhì)邊緣,長2~5毫米,大小不等,數(shù)列呈覆瓦狀排列;花托禿裸;外圍的舌狀花黃色,雌性,約8枚;中央筒狀花,兩性,花冠5裂,花藥聚合,基部鈍。瘦果近圓柱形,禿凈或有柔毛.花期10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林緣。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分布。
【性味】 辛苦,涼。 ①《閩南民間草藥》:苦,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辛苦,涼。
【歸經(jīng)】《閩東本草》:入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消腫解毒。治感冒頭痛,咽喉腫痛,黃疸。百日咳,小兒驚風,跌打損傷,癰腫發(fā)背,鵝掌風。 ①《植物名實圖考》:洗腫毒。 ②《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治蛇傷,痧氣,瘡腫。 ③《湖南藥物志》:疏風解毒,退熱行血,消腫止痛。 ④《閩東本草》:發(fā)汗解表。治寒熱往來,外感風寒,頭身疼痛。 ⑤《廣東中藥》:破血,通關(guān)竅。治跌打損傷,皮膚瘙癢,纏身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錢(鮮者o.7~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感冒,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枝黃花三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②治頭風:一枝黃花根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黃疸:一枝黃花一兩五錢,水丁香五錢。水煎,一次服。(《閩東本草》) ④治小兒急驚風:鮮一枝黃花一兩,生姜一片。同搗爛取汁,開水沖服。(《閩東本草》) ⑤治跌打損傷:一枝黃花根三至五錢。水煎,二次分服。 ⑥治發(fā)背、乳癰、腹股溝淋巴腺腫:一枝黃花七錢至一兩.搗爛,酒煎服,渣搗爛敷患處. ⑦治癰腫潰后腐肉不脫:一枝黃花二兩,野菊根一兩。醋煎熏瘡口。 ⑧治一切腫毒初起:一枝黃花二兩。煎水淋洗,或用毛巾浸藥汁溫敷患處。 ⑨治咽喉腫毒:一枝黃花七錢。水煎,加蜂蜜一兩調(diào)服。 ⑩治毒蛇咬傷:一枝黃花一兩。水煎,加蜂蜜一兩調(diào)服。外用全草同酒糟杵爛敷。(⑤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 ⑾治鵝掌風、灰指甲、腳癬:一枝黃花,每天用一至二兩,煎取濃汁,浸洗患部,每次半小時,每天1~2次.七天為一療程。(《上海常用中草藥》)
【臨床應(yīng)用】 ①用作清熱消炎劑 一枝黃花全草制成注射液,每次2毫升(相當于干草2克),肌肉注射,每日2~3次,用于外科各種感染及大手術(shù)后預(yù)防感染62例,均有效。治療中未見副作用;蛴萌菁庸こ蓻_劑,每袋6克(相當于干草6.7錢),每日2~3次,每次1袋,小兒酌減,用開水沖服。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咽喉炎、支氣管炎、乳腺炎、淋巴管炎、瘡癤腫毒、外科手術(shù)后預(yù)防感染及其他急性炎癥性疾患共412例,獲得痊愈好轉(zhuǎn)者占92%以上。臨床上亦常用煎劑口服,每劑用鮮草2兩成干草1兩,每日1劑;蚺c白英同煎,治療感冒;或與貫仲、鮮松針同煎,預(yù)防感冒。與一點紅配成煎劑,或和白毛夏枯草,甘草配制成膠囊,治療肺炎、腸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②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一枝黃花全草(干)1兩或(鮮)2兩,水煎服,每天1劑,10天為一療程,連服2~3個療程。治療184例,近期控制16例,顯效39例,共占35.3%。服藥后有咽部麻辣等不適感,但大多數(shù)可在30~60分鐘內(nèi)消失,有些還產(chǎn)生惡心、嘔吐、頭昏、口干、咳嗽,小便灼熱等,如服過量可致泄瀉,停藥后即可自愈。 ③治療外傷出血 以一枝黃花曬干研末,撒于傷口;同時內(nèi)服,每次1~2錢。治療100例,均有效。 ④治療手足癬 一枝黃花煎液在試管內(nèi)對紅色癬菌有殺滅能力,曾對病程5~10年的6例患者,用該藥液洗滌5~6次,均告痊愈。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