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味藥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拼音名】Yí Wèi Yào Gēn
【英文名】Root of False Indigo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馬棘的根或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馬棘,小灌木,高1-3m。莖多分枝,幼枝灰褐色,有棱,被丁字毛。葉互生;葉柄長(zhǎng)1-1.5cm,被平貼丁字毛;插葉小,狹三角形,長(zhǎng)約1mm,時(shí)落;奇數(shù)羽狀得葉,小葉7-11片,葉片橢圓形、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zhǎng)1-2.5cm,先端圓或微凹,有小尖頭,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兩面有白色丁字毛?偁罨ㄐ蜷L(zhǎng)3-11cm,花密集;花萼鐘形,外被白色和棕色平貼丁字毛,萼筒生1-2mm,萼齒不等長(zhǎng),與萼筒近等長(zhǎng)或略長(zhǎng);蝶形花淡紅色或紫紅色,旗瓣倒闊卵形,長(zhǎng)4.5-6.5mm,先端螺殼狀,翼瓣基部有耳狀附屬物,龍骨瓣距長(zhǎng)約1mm,基部具耳;雄蕊10,二體。莢果線狀圓柱形,長(zhǎng)2.5-4(-5.5)cm,先端漸尖,幼時(shí)密被短丁字毛,種子間有橫隔,僅在橫隔上有紫紅色斑點(diǎn)。種子橢圓形;ㄆ5-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1300m處的山坡林緣及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性溫;味苦澀
【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解毒。主咳喘;喉蛾;療瘡;瘰疬;痔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鮮品2-3兩;或浸酒。外用:搗敷。
【附方】1、治老人吼咳喘。阂晃端幐䞍桑瑹跷寤ㄈ馐。(《四川中藥志》)2、治喉蛾:馬棘鮮根(去外表薄黑皮)三至四兩,加米湯、冰糖或白糖,蒸汁服(五歲以內(nèi)三錢,五至十歲五錢)。3、治疔瘡:馬棘鮮根(去外表薄黑皮)二至三兩,水煎服;并用洗凈的鮮根,加白糖搗爛敷患處。4、治風(fēng)氣痛、跌打損傷:馬棘根二兩,浸酒服。(2、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各家論述】1.《貴州民間方藥集》:治痔瘡出血,止刀傷出血;又用為強(qiáng)壯劑。2.《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瘰疬,寒咳,小兒食積,痔瘡,白喉,疔瘡,毒蛇咬傷。3.《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涼解毒,活血行瘀。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