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柚皮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唐本草》!毒V目》:按沈括《筆談》云:《本草》言橘皮苦,柚皮甘,誤矣。柚皮極苦,不可入口,甘者乃橙也。'此說(shuō)似與今柚不同,乃沈氏自誤也,不可為據(jù)。
【拼音名】Yòu Pí
【英文名】pericarp of Pummelo
【別名】柚子皮、氣柑皮、橙子皮、五爪紅、化橘紅。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柚Citrus grandis (L.)Osbecd的果皮。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itrus grandis (L.)Osbecd 采收和儲(chǔ)藏:秋末冬初采集果皮,剖成5-7瓣。曬干或陰干備用。
【原形態(tài)】柚 常綠喬木,高5-10m。小枝扁,幼枝及新葉被短柔毛,有刺或有時(shí)無(wú)刺。單身復(fù)葉,互生;葉柄有倒心形寬葉翼,長(zhǎng)l-4cm,寬0.4-2cm;葉片長(zhǎng)橢圓形或闊卵形,長(zhǎng)6.5-16.5cm,寬4.5-8cm,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圓鈍,邊緣淺波狀或有鈍鋸齒,有疏柔毛或無(wú)毛,有半透明油腺點(diǎn);▎紊?yàn)榭偁罨ㄐ,腋生,白色;花萼杯狀?-5淺裂;花瓣4-5,長(zhǎng)圓形,肥厚;雄蕊25-45,花絲下部連合成4-10組;雌蕊1,子房長(zhǎng)圓形,柱頭扁頭狀。柑果梨形、倒卵形或扁圓形,直徑10-15cm,檸檬黃色。種子扁圓形或扁楔形,白色或帶黃色;ㄆ4-5月,果熟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栽培于丘陵或低山地帶。 資源分布: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 果皮多為5-7瓣,少有單瓣者。完整者展平后的皮片直徑約為25-32cm,每單瓣長(zhǎng)10-13cm,寬5-7cm,厚0.5-1cm。皮片邊緣略向內(nèi)卷曲;外表面黃綠色至黃棕色,有時(shí)呈微金黃色,極粗糙,有多數(shù)凹下的圓點(diǎn)及突起的油點(diǎn),內(nèi)表面白色,稍軟而有彈性,呈棉絮狀。質(zhì)柔軟。有濃厚的柚子香氣。
【化學(xué)成份】參見(jiàn)柚條。
【性味】辛;苦;甘;溫
【歸經(jīng)】脾;腎;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寬中理氣;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氣郁胸悶;脘腹冷痛;食積;瀉;咳喘;疝氣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6-9g;或入散劑。
【注意】《四川中藥志》:孕婦及氣虛者忌用。
【附方】①治冷腹痛:柚子皮(去白)二兩,茶芎四兩,青藤香二兩。合搗成細(xì)粉。每服二錢(qián),黃糖、撈糟兌服。(《重慶草藥》)②治宿食停滯:柚子皮、砂仁、雞內(nèi)金、側(cè)耳根、查肉、神曲。煎服。③治老年咳嗽氣喘:柚子皮,蒸雞冠油服。④治老幼疝氣囊腫:柚子皮、櫻桃、八月瓜、卵子草、茴香根、香樟根、算盤(pán)子根。煎服。(②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各家論述】 1.《列子》:已憤厥之疾。 2. 陶弘景,下氣。 3.《綱目》:消食快膈,散憤懣之氣,化痰。 4.《四川中藥志》:解酒毒,治腎臟水腫,宿食停滯,濕痰咳逆及疝氣。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