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決明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拼音名】Yě Jué Mínɡ
【來源】為豆科植物野決明的莖葉及種子。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8~50厘米,無毛。三出復葉,小葉橢圓形或稍菱形,長4~7厘米,闊1.5~3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被伸展的絹狀毛;托葉甚大,呈葉狀,卵形至披針形,長2.5~5厘米,闊1.2~2.5厘米;ㄉ谥敚S色,互生,排列成疏生的總狀花序;花萼上部兩裂片幾全愈合,下部三裂片分離;花冠蝶形;雄蕊10個,分離;苞片披針形。莢果線形,長5~6厘米,闊0.6~0.7厘米,深褐色,有軟毛。花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山坡。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總生物堿0.5%,其中有黃華堿、金雀花堿、厚果槐堿等。莢含總生物堿0.56%,種子含0.72%。
【性味】有毒。
【歸經(jīng)】入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祛痰催吐。治惡瘡疥癬。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擦。內服:1~2錢,慎用。
【附方】 ①治腫毒惡瘡:野決明鮮莖葉搗敷。 ②治疥癬:野決明配東莨菪,研末調油擦。(性味以下出《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