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麻豆,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欧美色图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吳茱萸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拼音名】Wú Zhū Yú

【英文名】Medcinal Evodia Fruit, Fruit of Medicinal Evodia

【別名】食茱萸吳萸、茶辣、漆辣子、優(yōu)辣子、曲藥子、氣辣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石虎及毛脈吳茱萸未成熟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2.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officinalis (Dode)Huang3.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bodinieri (Dode)Huang
采收和儲藏:栽后3年,早熟品種7月上旬,晚熟品種8月上旬,待果實呈茶綠色而心皮未分離時采收,在露水未干前采摘整串果穗,切勿摘斷果枝,曬干,用手揉搓,使果柄脫落,揚凈。如遇雨天,用微火抗干。

【原形態(tài)】
1.吳茱萸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10m。樹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細小圓形的皮孔;幼技、葉軸及花軸均被銹色絨毛。奇數(shù)羽狀復葉對生,連葉柄長20-40cm;葉柄長4-8cm,小葉柄長2-5mm;小葉5-9,橢圓形至卵形,長5.5-15cm,寬3-7cm,先端驟狹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廣楔形或圓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鈍鋸齒,側(cè)脈不明顯,兩面均被淡黃褐色長柔毛,脈上尤多,有明顯的油點,厚紙質(zhì)或紙質(zhì)。雌雄異株,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軸粗壯,密被黃褐色長柔毛,花軸基部有小葉片狀的狹小對生苞片2枚;萼片5,廣卵形,長約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長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極小的花盤上,花藥基著,橢圓形,花絲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鱗片狀,子房上位,長圓形,心皮5,花后增寬成扁圓形,有粗大的腺點,花柱粗短,柱頭先端4-5錢裂。果實扁球形,成熟時裂開成5個果瓣,呈蓇葖果狀,紫紅色,表面有粗大油腺點,每分果有種子1個,黑色,有光澤;ㄆ6-8月,果期9-10月。
2.石虎 本變種與正種很相似。區(qū)別點為變種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氣味。小葉3-11,葉片較狹,長圓形至狹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各小葉片相距較疏遠,側(cè)脈較明顯,全緣,兩面密被長柔毛,脈上最密,油腺粗大;ㄐ蜉S常被淡黃色或無色的長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種密集。種子帶藍黑色;ㄆ7-8月,果期9-10月。
3. 毛脈吳茱萸 與上種相似。小枝被黃銹色或絲光質(zhì)的疏長毛。葉軸被長柔毛;小葉5-11,葉形變化較大,長圓形、披針形、卵狀披針形,上表面中脈略被疏短毛,下面脈上被短柔毛,側(cè)脈清晰,油腺點小;ㄆ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長于低海拔向陽的疏林下或林緣曠地。
2.生于山坡草叢中。
3.生于村邊路旁、山坡草叢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陜西、甘肅、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2.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
3.分布于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及貴州。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冷、干燥。以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上和腐殖質(zhì)壤土栽培為宜;低洼積水地不宜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分株、扦插繁殖。種子繁殖:取樹勢健壯、結(jié)果多的植株,待果實成熟后來收,明干,切忌日曬,否則易使種子失去發(fā)芽力。春播,于3月下旬-4月上旬,用條插法,按行距15-20cm開條溝,深3-5cm,將種子均勻播入,薄覆細土,蓋草一層,澆水保濕,F(xiàn)因繁殖速度慢,放生產(chǎn)上已少用。分株繁殖:12月下旬,可在母株旁距0.6m處,將側(cè)根的表上刨開,露出較粗的側(cè)根,每隔7cm左右砍一傷口,再覆土,施糞肥。春季傷口處長出幼苗,待幼苗長大后,即可與母株分離。扦插繁殖:枝插法,11-12月或1-2月植株萌芽前,剪取1-2年生健壯枝條為插穗,長20-25cm,具3-4個芽,兩端剪成斜面,扦插手苗床,露出地面5-10cm,覆草一層,注意澆水,遮蔭。扦插后約1-2個月生根。第2年苗高30cm移栽。根插法,選樹齡4-6年,于2月上旬前后,選較粗壯的側(cè)根,截成15-18cm的小段作插穗,按行株距15cm×15cm開穴,每穴斜插一段,覆土,澆水。育苗第二年就可移栽,定植移栽時間3-4月或11-12月,按行珠距(1.5-2)m ×(1.5-2)m開穴,穴徑60cm,深45cm,施入腐熟廄肥,幼苗根部蘸黃泥漿后栽種,覆土,壓實,澆水。
田間管理 每年需中耕除草,結(jié)合施追肥2-3次,早春萌芽前追施人糞尿,孕蕾前再施1次。開花后增施磷、鉀肥,可防止落果,促進種子飽滿成熟。整枝修剪,幼齡樹離地面80cm處打頂,促使形成一定的樹冠;成年樹要剪除重疊枝、下垂枝、枯枝、病蟲枝、老弱枝。修剪工作可在落葉后進行。并要培土保暖防凍。移栽后幼齡樹行間可套種花生、薯類、大豆或除蟲菊等。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煤煙病,5-6月殺死傳染病源,可噴1:1:200信的波爾多液。銹病,5月中旬發(fā)病時噴波美0.2-0.3度石流合劑或25%粉銹寧100倍液。還有樹脂病等為害。蟲害有褐天牛,7-10月為害,幼蟲蛀人樹干,蛀食木質(zhì)部,可用人工捕捉。橘風蝶,3月幼蟲咬食芽、嫩葉或咬成缺刻與孔洞,可噴Bt乳劑300倍液。另有蚜蟲、紅蠟介殼蟲等為害。

【性狀】
性狀鑒別 果實類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暗綠黃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shù)點狀突起或凹下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有花萼及果柄,被有黃色茸毛。質(zhì)硬而脆。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以飽滿、色綠、香氣濃郁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果實橫切面:類圓形,中央分為5室。外果皮表皮細胞1列,類圓形,排列整齊,大多含橙皮甙結(jié)晶;可見多數(shù)氣孔和少數(shù)非腺毛及非腺毛脫落后的疤痕。中果皮較厚,散有纖維束和多數(shù)大型油室,直徑120-180μm,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近內(nèi)果皮尤密,簇晶直徑12-16μm。內(nèi)果皮4-5列薄壁細胞,長方形,切向排列,較中果皮細胞小。果實每室內(nèi)有1粒種子,類三角形,種皮石細胞呈柵欄狀排列,壁較厚,種皮內(nèi)全為胚乳組織。
粉末特征:褐色。①非腺毛1-9細胞,長62-350μm,壁疣明顯,有的胞腔含棕黃色至棕紅色物。②腺毛頭部7-14或更多細胞,橢圓形,常含黃棕色內(nèi)含物;柄1-5細胞。③草酸鈣簇晶直徑10-25μm,偶有方晶。④果柄石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直徑35-70μm,胞腔大。⑤油室碎片有時可見,淡黃色。⑥橙皮甙結(jié)晶扇形或圓形,有放射狀紋理。

【化學成份】
種子含順式-5,8-十四碳二烯酸(cis-5,8-tetradecadienic acid)。果實的揮發(fā)油中含吳茱萸烯(evodene),吳茱萸內(nèi)酯醇(evodol),檸檬苦素(limonin)。果實中含吳茱萸堿(evodiamine),吳茱萸次堿(rutaecarpine),吳茱萸卡品堿(evo-carpine),羥基吳茱萸堿(hydroxyevodiamine),吳茱萸因堿(wuchuyine),羅勒烯(ocimene),吳茱萸啶酮(evodione),吳茱萸精(evogin),吳茱萸苦素(rutaevin),7-羧基吳茱萸堿(7-car-boxyevodiamine),二氫吳茱萸次堿(dihydrorutaecarpine),14-甲酸吳茱萸次堿(14-formyl rutaecarpine),1-甲基-2-壬基-4(1H)-喹諾酮[1-methyl-2-nonyl-4(1H)-quinolone],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N,N-dimethyl-5-methoxytryptamine),N-甲基鄰氨基苯甲酸胺(N-methylanthranoylamide),辛弗林(synephrine),去氫吳茱萸堿 (dehydroevodiamine),吳茱萸酰胺(evodiamide),去甲基吳茱萸酰胺[N-(2-methylaminobenzoyl)tryptamine],6a-乙酸氧基-5-表檸檬苦素(6a-acetoxy-5-epi-limonin),6β-乙酰氧基-5-表檸檬苦素(6β-acetoxy-5-ePi-limonin),黃柏酮(obacunone),羅旦梅交酯(jangomolide),吳茱萸苦素乙酸酯(rutaevine acetate),臭辣樹交酯A(graucin A),12a-羥基檸檬苦素(12a-hydroxylimonin),12a-羥基吳茱萸內(nèi)酯醇(12a-hydroxyevodol),1-甲基-2[(Z)-6-十一碳烯]-4(1H)-喹諾酮{1-methyl-2[(Z)-6-undecenyl]-4(1H)-quinolone},1-甲基-2-[(Z)-10-十五碳烯]-4(1H)-喹諾酮{1-methyl-2-[(Z)-10-pentadecenyl]-4(1H)-quinolone},1-甲基-2-[(Z)-6-十五碳烯]-4(1H)-喹諾酮{1-methyl-2-[(Z)-6-pentadecenyl]-4(1H)-quinolone},1-甲基-2-[(6Z,9Z)-6,9-十五碳二烯]-4(1H)一喹諾酮{1-methyl-2-[(6Z,9Z)-6,9-pentadecadienyl]-4(1H)-quinolone},1-甲基-2-[(4Z 7Z)-4,7-十三碳二烯]-4(1H)-喹諾酮{1-methyl-2-[(4Z,7Z)-4,7-tridecadienyl]-4(1H)-quinolone},吳茱萸果酰胺Ⅰ(goshuyuamide Ⅰ),吳茱萸果酰胺Ⅱ(goshuyuamide Ⅱ)。此外,果實中還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色氨酸(tryptophan),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及胱氨酸(cystine)等十八種氨基酸。
石虎果實含吳茱萸內(nèi)酯(evodin)又稱檸檬苦素(limonin),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羥基吳茱萸堿,石虎甲素(Shih-Hu A),吳茱萸卡品堿,二氫吳茱萸卡品堿(dihydroevocarpine),1-甲基-2-十一烷基-4(1H)-喹諾酮[1-methyl-2-undecyl-4(1H)-quinolone)],1甲基-2-[(Z)-6-十一烯基]-4(1H)-喹諾酮{1-methyl-2-[(Z)-6-undecenyl]-4(1H)-quinolone}。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1.1.強心作用:。
1.1.1.制備離體蟾蜍心臟14只,6只以含吳茱萸黃湯注射液(吳茱萸100g、紅參100g、生大棗50g等制成的注射針劑,規(guī)格為1g/ml,下同)的任氏液灌流,觀察吳茱萸湯不同劑量對心臟的影響;另8只離體蟾蜍心,同一心臟用吳茱萸湯與異丙腎上腺素交叉給予。提示吳茱萸湯強心作用劑量小,持續(xù)時間長,無異丙腎上腺素加快心率的作用,故可能無增加心肌氧耗之弊。
1.1.2.大耳白兔3只,體重1.75±0.09kg,性別不拘。麻醉后,開胸,用蛙心夾夾住心尖部,連接機械電換能器,以二道生理儀記錄心臟收縮曲線。耳緣靜脈給吳茱萸湯0.3g/kg,觀察30分鐘,然后靜脈注射2%戊巴比妥適量,待心肌收縮力明顯減弱后,再給吳茱萸湯,觀察30分鐘。可見吳茱萸湯顯著增強在體兔心收縮力,給藥后30分鐘仍未恢復至藥前水平。
1.2.升壓作用:。
1.2.1.狗3只,麻醉后以插入式血壓計顯示左股動脈血壓,右股靜脈給吳茱萸湯0.2g/kg。給藥前血壓為13.29±5.71(kPa,X±SD,下同),給藥后血壓上升,最高峰為24.36±5.60,差值為10.79±1.24(P<0.01);最低峰為11.07±5.41,差值為2.20±0.73(P<0.05)。升壓維持368±635;恢復后有輕度下降,維持565±95s。
1.2.2.大鼠9只,以水銀檢壓法觀察右股靜脈給1.04g/kg吳茱萸湯注射液對血壓的影響,同時以心電圖機描記心率。又以3只大鼠,觀察0.04mg/kg腎上腺素對血壓的影響,結(jié)果吳茱萸湯有升壓作用,給藥前后對比差異極顯著(P<0.001),又取大鼠6只,分為兩組。一組預先給心得安1.8mg/kg,另一組預先給酚妥拉明3.0mg/kg,5分鐘后再給吳茱萸湯注射液1.04g/kg。結(jié)果吳茱萸湯升高血壓作用能因酚妥拉明前處理而取消;后降壓作用能被心得安阻斷。以上結(jié)果表明,吳茱萸湯升壓作用迅速,升壓伴有心率緩慢。α、β受體阻斷實驗表明,吳茱萸黃湯有顯著的α興奮作用和較弱的β-興奮作用,為α、β受體混合興奮劑。由于吳茱萸湯中含人參量較大,因此這些實驗并不能完全說明吳茱萸對心血管的藥理作用。
1.3.對家兔球結(jié)膜微循環(huán)的影響。
大白兔11只,麻醉后側(cè)臥位固定在保溫手術(shù)臺上,以微循環(huán)顯微鏡放大80倍,冷光源下觀察球結(jié)膜微循環(huán)。耳緣靜脈緩緩推注生理鹽水0.3ml/kg,5分鐘后推注吳茱萸湯注射液0.3g/kg,觀察并測取給藥前后微動脈內(nèi)徑、毛細血管網(wǎng)交點數(shù),記錄微血流態(tài),紅細胞聚集情況的動態(tài)變化。給藥后,微血流速度迅速增快;部分微血流態(tài)改善,粒流變成線粒流,線粒流變成線流。
2.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
2.1.抗胃潰瘍作用:。
2.1.1.對水浸應(yīng)激性潰瘍的影響:取雌雄小鼠50只,體重21.2±1.2g,均分為5組,禁食1夜,分別灌胃吳茱萸水煎劑、甲氰咪呱和自來水后,裝入特制的應(yīng)激盒內(nèi),并浸在20-23℃水中,使水位達到小鼠頸部。8小時后處死小鼠,取胃,鏡檢點狀損害,計算出血點數(shù)作為潰瘍指數(shù)?诜2g/kg的50%甲醇提取物,具有抗大鼠水浸應(yīng)激生潰瘍作用,抑制率達66.6%。
2.1.2.對消炎痛和乙醇引起潰瘍的影響:取雌雄小鼠50只,體重23.4±1.9g,均分為5組,禁食24小時后分別灌胃吳茱萸水煎劑、呋喃唑酮和自來水。30分鐘后腹腔注射消炎痛10mg/kg,l小時后再灌胃50%乙醇0.2ml/只,再過l小時處死取胃,鏡檢條狀損害,測量其總長度(mm)為潰瘍指數(shù)。吳茱萸10和20g/kg都顯著抑制消炎痛加乙醇引起的潰瘍形成。
2.1.3.對鹽酸性胃潰瘍的影響:雌雄大鼠40只,體重176±21g,均分為4組,禁食24小時后分別灌服吳茱萸內(nèi)提物、甲氰咪呱和自來水,l小時后灌胃0.6N鹽酸1ml/只,再過l小時處死取胃,鏡檢條狀損害,測量其總長度(mm)為潰瘍指數(shù),結(jié)果見表8,吳茱萸5和10g/kg都顯著抑制鹽酸潰瘍形成。
2.1.4.對結(jié)扎幽門性潰瘍的影響:雌雄大鼠20只,體重145±16g,均分2組,禁食24小時后,乙醚麻醉結(jié)扎幽門并分別在十二指腸注射吳茱萸水煎劑和自來水,縫合腹壁后19小時處死取胃,鏡檢前胃部潰瘍,分級計算指數(shù),結(jié)果見表8D。提示吳茱萸10g/kg僅能抑制潰瘍形成傾向。
2.2.對胃液分泌的影響:將體重240-300g的雄性大白鼠20只隨機分為兩組。禁食24小時(自由飲水)后,給藥組按10g/kg體重皮下注射吳茱萸湯注射液。共2次,其中間隔l小時。對照組同法給等積生理鹽水。末次給后30分鐘,將動物麻醉,結(jié)扎幽門后縫合腹壁。術(shù)后禁食禁水。5h后處死動物收集全部胃液,測其量與pH值,并測定游離酸和總酸度。結(jié)果表明吳茱萸湯可減少大鼠胃液分泌量,并可降低胃液酸度。
2.3.對胃腸運動的影響:。
2.3.1.提高胃殘留率:體重18-22g健康小白鼠21只,隨機分2組,按張氏等介紹的方法,以胃中酚紅殘留率作為排室指標,排空越快,胃中殘留越少,結(jié)果表明吳茱萸湯能非常明顯地提高胃殘留率。
2.3.2.抑制離體胃條運動:制備離體胃條標本,臺氏液保養(yǎng),用離體器官測定儀記錄胃條運動的曲線變化。按給藥前后自身對照比較。結(jié)果當保養(yǎng)液中單味吳茱萸的濃度達5×l0(-3)g/ml,吳茱萸湯濃度達1×10(-2)g/ml時,對胃條的自發(fā)性活動均表現(xiàn)為抑制,即張力和收縮幅度均下降,用保養(yǎng)液洗后能恢復活動。單味黨參、大棗、生姜對胃條的自發(fā)性活動影響不明顯,對由氯化乙酰膽堿引起的胃條痙攣性收縮,單味吳茱萸和吳茱萸湯均有明顯對抗作用,表現(xiàn)為張力和收縮幅度下降,頻率減少。
2.3.3.對多種藥物引起的離體小腸活動的影響:家兔1.5kg左右,豚鼠250g左右,按溫血動物離體腸管實驗法制備及實驗,記錄自發(fā)收縮活動,待平穩(wěn)后給予擬被對抗的藥物(煙堿、毒扁豆堿、乙酰膽堿、酚妥拉明、利血平、氯化鈉和組胺),待記錄的收縮活動穩(wěn)定后,每隔3分鐘給予吳茱萸煎劑1次,共3次(除了對抗乙酰膽堿和組胺是采用單一劑量外),使營養(yǎng)液中呈現(xiàn)3個中藥累積濃度,每次給中藥后記錄3分鐘腸管活動變化。表明吳茱萸隨劑量增加而逐漸顯示對7種藥物性離體小腸活動的抑制。
2.3.4.止嘔作用:健康家鴿30只,雌雄不拘,體重300-400g,隨機分為3組,每組10只。實驗組分別給吳茱萸及吳茱萸湯水煎劑,對照組給自來水,均按等容積灌胃給藥。給藥后l小時,每鴿灌胃2%硫酸銅1ml/100g體重。記錄每鴿出現(xiàn)第一次嘔吐的時間(嘔吐潛伏期)及給硫酸銅后1小時內(nèi)嘔吐的次數(shù)(嘔吐頻率)。結(jié)果吳茱萸湯能顯著減少家鴿嘔吐頻率,并有延長形成嘔吐所需時間的趨勢。單味吳茱萸亦有一定止嘔作用,但統(tǒng)計不顯著。
2.3.5.止瀉作用:。
2.3.5.1.對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瀉的影響雌雄小鼠36只,體重20.7±2.6g,均分為3組,分別灌胃吳茱萸水煎劑和自來水,30分鐘后灌腸蓖麻油0.15ml/只,記錄腹瀉次數(shù)。實驗過程禁食禁水?梢妳擒镙10g和20g/kg都減少蓖麻油引起的腹瀉次數(shù),且隨著劑量增大作用持續(xù)時間延長,但作用產(chǎn)生緩慢。
2.3.5.2.對番瀉葉引起小鼠腹瀉的影響雌雄小鼠30只,體重19.2±1.8g,均分為3組,分別灌腸吳茱萸水煎劑和自來水,30分鐘灌腸番瀉葉0.4g/只,觀察腹瀉次數(shù),共8小時。可見吳茱萸對抗番瀉葉引起的腹瀉作用隨劑量增大而提高,作用產(chǎn)生雖緩慢,但持續(xù)時間較長。
3.對晚期失血性休克的影響:大耳白兔22只,性別不拘,體重1.75±0.25kg,仿Wiggers貯血瓶法復制晚期失血性休克兔模型。于全血回輸后開始從耳緣靜脈點滴給藥。治療組給吳茱萸湯注射液(生理鹽水稀釋至0.5g/ml)10ml/kg;4滴/min,3小時滴完;對照組給等量生理鹽水,觀察3小時、6小時生存率,平均動脈血壓、心率和尿量。結(jié)果與生理鹽水對照,吳茱萸湯迅速而顯著升高休克兔血壓,并延緩后期血壓的下降,對心率影響不明顯。治療組給藥后3小時生存率為11/11有顯著性(P<0.05),高于對照組的6/11;6h生存率為7/11,亦有顯著性(P<0.05)高于對照組1/11。失血后兔尿量非常明顯的減少,與對照組比較,吳茱萸湯顯著增加尿量。給藥后,治療組呼吸、心跳從微弱變清晰,肢體抖動;對照組兔的呼吸、心率仍微弱,肢體僵臥。
4.對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的作用:Wiste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體重185±25g,隨機分6組,對照組給等容積的生理鹽水;吳茱萸水提物組,按LD50的1/5、1/10、10-20g/kg灌胃給藥,另二組為附子水提物組。給藥后1小時,測定血栓形成時間,并取血測定生化項目。肝素組,靜脈注射l00u/kg,用上法測定。結(jié)果吳茱萸水提物在20g/kg劑量時,血栓形成時間明顯延長;在10g/kg劑量時,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KPTT)有不同程度延長,20g/kg劑量時,KPTT、VF明顯延長。其他指標無明顯變化。
5.保肝作用:對CCl4誘發(fā)急性肝損害大鼠SGPT和SGOT的影響雌雄大鼠36只,體重222±25g,均分4組,每天分別灌胃l次吳茱萸水煎劑和自來水,連續(xù)5天,末次給藥后1小時,除自來水對照組外,其余各組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0.3ml/kg,并禁食16小時后在烏拉坦麻醉下頸動脈取血測定SGPT及SGOT。可見吳茱萸5和10g/kg都能對抗CCl4升高SGPT作用,其中5g/kg組不能對抗CCl4升高SGOT作用。
6.其它作用:給小鼠灌胃20g/kg吳茱萸水煎劑,能顯著減少酒石酸銻鉀引起的扭體反應(yīng)次數(shù)和延長熱板刺激的痛反應(yīng)潛伏期。有人報道吳茱萸的甲醇和水提取物都具有5-羥色胺受體親和力,間接提示去氫吳茱萸堿可能是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另據(jù)報道,吳茱萸果實的乙醇提取物對中國倉鼠肺細胞(V-79)有顯著作用。從該植物中分離的細胞毒素為黃色粉末。用V-79細胞所作的細胞毒試驗中,只有此種黃色粉末顯示明顯的活性。在進一步的用腫瘤細胞、人鼻咽癌(KB)和鼠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P388),所作的細胞毒試驗中,也只有此種黃色粉末顯示活性。它們的IC50值分別為:V-79為0.19mg/ml;KB為0.98mg/ml;P388為0.43mg/ml。此外,吳茱萸果實中吳茱萸堿有抗缺氧作用。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0.5g,加鹽酸溶液(l→100)10ml,用力振搖數(shù)分鐘,濾過。①取濾液2ml,加碘化汞鉀試液1滴,振搖后,生成黃白色沉淀。(檢查生物堿)②另取濾波1ml,緩緩加入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2ml,置水浴上加熱,兩液接界處生成紅褐色環(huán)狀帶。(檢查吲哚類生物堿)商品規(guī)格分大粒統(tǒng)貨和小粒統(tǒng)貨。大粒統(tǒng)貨:呈五棱扁球形,表面黑褐色,頂部五瓣多裂口,香氣濃郁。小粒統(tǒng)貨:呈圓球形,裂瓣不明顯,表面綠色或灰綠色,香氣較淡。

【炮制】炙吳茱萸:取甘草煎湯,去渣取湯,加入凈吳茱萸,浸泡至湯液吸干為度,微火焙干。(每吳茱萸100斤,用甘草6斤4兩)。

【性味】辛;苦;熱;小毒

【歸經(jīng)】肝;胃;脾;大腸;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疏肝下氣;溫中燥濕。主脘腹冷痛;厥陰頭痛;疝痛;腳氣腫痛;嘔吐吞酸,寒濕泄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

【注意】
1.陰虛火旺者忌服。
2.《本草蒙筌》:腸虛泄者尤忌。
3.《本草綱目》:走氣,動火,昏目,發(fā)瘡。
4.《本草經(jīng)疏》:嘔吐吞酸屬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氣,非風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屬血虛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腸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滯積垢者不宜用;小腸疝氣,非驟感寒邪及初發(fā)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亂轉(zhuǎn)筋,由于脾胃虛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濕生冷干犯腸胃者不宜用;一切陰虛之證及五臟六腑有熱無寒之人,法所咸忌。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吳茱萸下氣最速,腸虛人服之愈甚。
2.《醫(y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吳茱萸)氣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為白豆蔻之佐四也。
3.王好古:沖脈為病,逆氣里急,宜以(吳茱萸)主之。故仲景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方治厥陰病溫脾胃,皆用此也。
4.《本草綱目》:茱萸,辛熱能散能溫,苦熱能燥能堅,故所治之證,皆取其散寒溫中,燥濕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瘡者,以茱萸末醋調(diào),貼兩足心,移夜便愈。其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蓋亦從治之義,而謂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有人治小兒痘瘡口噤者,嚙茱萸一、二粒抹之即開,亦取其辛散耳。
5.《本草經(jīng)疏》:凡脾胃之氣,喜溫而惡寒,寒則中氣不能運化,或為冷實不消,或為腹內(nèi)絞痛,或寒痰停積,以致氣逆發(fā)咳,五臟不利。吳茱萸,辛溫暖脾胃而散寒邪,則中自溫、氣自下,而諸證悉除。其主除濕血痹、逐風邪者,蓋以風寒濕之邪,多從脾胃而入,脾胃主肌肉,為邪所侵,則腠理閉密,而寒熱諸痹所從來矣,辛溫走散開發(fā),故能使風寒濕之邪,從腠理而出。中惡腹痛,亦邪惡之氣干犯脾胃所致,入脾散邪,則腹痛自止矣。
6.《本草匯言》:吳茱萸,開郁化滯,逐冷降氣之藥也。方龍?zhí)对,凡患小腹、少腹陰寒之病,或嘔逆惡心而吞酸吐酸,或關(guān)格痰聚而隔食隔氣,或脾胃停寒而泄瀉自利,或肝脾郁結(jié)而脹滿逆食,或疝瘕弦氣而攻引小腹,或腳氣沖心而嘔噦酸苦,是皆肝脾腎經(jīng)之證也,吳茱萸皆可治之。
7.《本經(jīng)逢原》:茱萸善上,故服茱萸者,有沖膈沖眼、脫發(fā)咽痛、動火發(fā)瘡之害。其治暴注下重、嘔逆吞酸、肝脾火逆之證,必兼苦寒以降之,如左金丸治肝火痰運嘈雜最效。
8.《本草便讀》:吳茱萸,辛苦而溫,芳香而燥,本為肝之主藥,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其性下氣最速,極能宣散郁結(jié),故治肝氣郁滯,寒濁下踞,以致腹痛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極而上,乃為嘔吐吞酸胸滿諸病,均可治之。即其辛苦香燥之性,概可想見其功。然則治肝治胃以及中下寒濕滯濁,無不相宜耳。
9.《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
10.《名醫(yī)別錄》:主痰冷,腹內(nèi)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
11.《藥性論》:主心腹疾,積冷,心下結(jié)氣,疰心痛;治霍亂轉(zhuǎn)筋,胃中冷氣,吐瀉腹痛不可勝忍者;療遍身頑痹,冷食不消,利大腸擁氣。
12.《本草拾遺》:殺惡蟲毒,牙齒蟲蛀。
13.《日華子本草》:健脾通關(guān)節(jié)。治腹痛,腎氣,腳氣,水腫,下產(chǎn)后余血。
14.王好古:治痞滿塞胸,咽膈不通,潤肝燥脾。
15.《本草綱目》:開郁化滯。治吞酸,厥陰痰涎頭痛,陰毒腹痛,疝氣,血痢,喉舌口瘡。

【摘錄】《中華本草》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wù)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wù)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wù):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