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娘子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綱目》
【拼音名】Qīnɡ Niánɡ Zǐ
【別名】芫蜻(《雷公炮炙論》),芫青(《別錄》),青娘蟲、相思蟲(《蘇州本產(chǎn)藥材》),青蟲(《中藥志》)。
【來源】為芫青科昆蟲綠芫青的干燥全蟲。4~5月間捕捉,捕得后入沸水中燙死。或置容器中蒸死,取出曬干或烘干。
【原形態(tài)】 體綠色或藍綠色,有光澤,個別蟲體的鞘翅有時呈藍紫色。體長12~20毫米。頭略呈三角形,頭部刻點弱而稀疏,額前端有半球形復(fù)眼1對,復(fù)眼間有3個小凹陷橫列,額中央具有1小紅圓斑,頭頂中央有1條縱溝紋。觸角1對,11節(jié),末端數(shù)節(jié)膨大,呈念珠狀,末節(jié)末端尖銳。前胸橫闊,前端束狹,前胸背板刻點弱而稀疏,中央具1條縱溝紋,后緣前面有1條橫溝。小楯片三角形,邊緣厚而隆起。翅2對,前翅為革質(zhì)的鞘翅,后翅膜質(zhì),兩側(cè)平行,翅面刻點密集呈皺狀,具3條不明顯的縱脊紋。足3對,細長,體腹面具細絨毛。 成蟲能飛翔,主要危害蠶豆及其他豆科植物。
【生境分布】分布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西、內(nèi)蒙古等地.產(chǎn)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性狀】干燥蟲體長圓形,長1~2厘米,寬4~5毫米.頭略呈三角形,藍紫色,有光澤;眼小,微突。鞘翅全部呈亮綠色,藍紫色或紅紫色而具美麗的光澤;膜翅淡棕色,有4條較明顯的脈紋。胸部突起,腹部具5體節(jié)。足3對多已脫落。氣微臭。以身子、完整、色青綠鮮艷有光澤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含斑蝥素及脂肪等。
【炮制】 揀凈雜質(zhì),和米同炒至米呈焦黃為度,取出,去凈米粒,除去足及翅。(每青娘子10斤用米2斤)
【性味】 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 攻毒,逐瘀。治瘰疬,狂犬咬傷。 ①《別錄》:墮胎。 ②陶弘景:療鼠瘺。 ③《綱目》:主疝氣,利小水,消瘰疬。下痰結(jié)。治耳聾,目翳,猘犬傷毒。余功同斑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炒炙后煎湯,1~2枚;或入丸、散。
【注意】 有劇毒,內(nèi)服宜慎;體弱及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瘺腫。喊哓埶氖叮ㄈヮ^、足、翅,熬),桂心四分,芫青十枚(去足、翅,熬),葛上亭長三十枚(熬)。上四味搗下篩,酒服半錢匕,日一。忌生蔥。(《劉涓子鬼遺方》) ②治瘋狗咬傷:青娘子三個(去翅、足,四十歲加一個,五、六十歲加二個)。紅娘子二個,斑貓五個(并去翅、足,若四十歲各加一個,五十歲各加二個),海馬半個,續(xù)隨子一分,乳香、沉香、桔梗各半分,酥油少許。為末,十歲者作四服,十五歲作三服,二十歲作二服,三十歲作一服。(《談埜翁試驗方》) ③治偏墜小腸氣:青娘、紅娘蟲各十粒,白面拌炒黃色,去二項蟲,以白滾湯調(diào)服。(《攝生眾妙方》)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