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龍珠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藥論性》
【拼音名】Lónɡ Zhū
【別名】赤珠(《藥性淪》),紅珠草(《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茄科植物龍珠的全草。7~8月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無毛或幾乎無毛,高90厘米。莖分枝,斜開,綠色。單葉互生戌成對(duì);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8~18厘米,寬4~10厘米,兩端銳尖,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粗波狀齒;ㄐ,腋生,卜5朵簇生;花梗細(xì),下垂,結(jié)果時(shí)上端肥厚,長15~25毫米;萼5裂,截緣,無毛;花冠淡黃色,鐘狀,徑約8毫米,裂片5,披針狀三角形,先端截頭,反卷;雄蕊5,藥黃色,2室,花絲細(xì)長;雌蕊1,花柱較花絲短,柱頭頭狀。果實(shí)球形,徑7~10毫米,熟時(shí)紅色;ㄆ6~7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野;亦栽培供觀賞。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性味】《本草拾遺》:味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治淋病,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
【注意】《藥性論》:不與蔥、薤同啖。
【附方】 ①治小便淋痛:龍珠全草一至二兩。洗凈,酌加水煎,日服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疔瘡炎腫:龍珠葉一握(果實(shí)亦可用),和冬蜜搗爛涂患處,日換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