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孔雀尾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湖南藥物志》
【拼音名】Kǒnɡ Què Wěi
【別名】鳳尾蕨(《浙江中藥資源名錄,),青旗草、見(jiàn)血生(《廣東中醫(yī)》3(5):26,1958),碎葉金花、退血草、地側(cè)柏、小鳳尾草、細(xì)金雞尾、細(xì)葉野雞尾、細(xì)葉路雞(《湖南藥物志》),地柏枝(《貴州藥植目錄》)。
【來(lái)源】為鐵角蕨科植物華中鐵角蕨的全草、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黑色線狀披針形或鉆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zhǎng)5~10厘米,細(xì)弱,綠色;3回羽狀復(fù)葉,葉片三角狀矩圓形,長(zhǎng)5~13厘米,寬2.5~5厘米,最寬處在基部,先端漸尖,羽片卵形,長(zhǎng)1.5~3厘米,寬1~2厘米;裂片線形,有細(xì)齒1~2枚;葉草質(zhì);兩面均無(wú)毛,綠色。孢子囊群線形,每裂片上1~2枚;囊群蓋同形,膜質(zhì)。
【生境分布】生于山溝中石灰?guī)r上。分布四川、湖北、湖南、貴州、江西、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性味】《湖南藥物志》:苦,寒,無(wú)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治干咳,黃疸,白濁,腸胃出血,刀傷,瘡瘍,燙傷。 ①《湖南藥物志》:止血生肌,消炎解毒。 ②《貴州藥植目錄》:治白濁,刀傷。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撒、熬膏或搗汁涂。
【附方】 ①治干咳無(wú)痰:孔雀尾一兩。水煎服。 ②治黃痘:孔雀尾一兩,樓梯草一兩,茵陳五錢(qián),青蒿五錢(qián),黃梔子五錢(qián),黑豆五錢(qián)。水煎服。 ③治腸胃出血:孔雀尾根一兩。水煎服。 ④治瘡瘍或湯火傷:孔雀尾全草熬膏,外搽或敷患處。(①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⑤治刀創(chuàng)出血,跌撲破傷:新鮮孔雀尾葉,焙研極細(xì)粉末,撒創(chuàng)口上,紗布包好,不須換藥。亦可用鮮葉搗取自然汁(加安息香酸適量防腐),以消毒棉花蘸汁貼創(chuàng)口。(《廣東中醫(yī)》3(5):26,1958)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