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浮石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Hǎi Fú Shí
【別名】浮石、浮海石、浮水石、海石花
【來源】藥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兩類。海浮石為火山噴發(fā)出的巖漿所形成的石塊;海石花為胞科動物脊突苔蟲Costazia aculeata Canu et Bassler或瘤苔蟲Costazia costazii Audouin的干燥骨骼。海浮石全年可采,自海中撈出,揀凈曬干。海石花夏秋自海中撈出,清水洗去鹽質(zhì)及泥沙,曬干。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軟堅散結(jié)。用于肺熱咳嗽,痰稠色黃,咯血,支氣管炎,淋巴結(jié)結(jié)核。
【用法用量】3~5錢。
【備注】(1)山東煙臺產(chǎn)一種小海石,為海濱石灰華。系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鈣等鹽類圍繞貝殼、貝殼碎片或其他砂礫等質(zhì)點沉積而成。呈不規(guī)則塊狀。直徑1~2厘米,表面凹凸不平,光滑,灰白色或灰黃色,有空洞而無細(xì)孔。質(zhì)實體重,斷面灰白色,無臭、味淡。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此外含有少量海水中所含的其他鹽類。上海產(chǎn)者較大,直徑2~4厘米,多圓形突起,斷面可見層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