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車前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四聲本草》
【拼音名】Chē Qián
【別名】罘苜(《詩經(jīng)》),馬舄(《毛詩傳》),當?shù)溃ā侗窘?jīng)》),陵舄(《列子》),牛舌草(陸璣《詩疏》),車前草、蝦蟆衣(《爾雅》郭璞注),牛遺、勝舄(《別錄》),車輪菜、勝舄菜(《救荒本草》),蛤螞草(《滇南本草》),蝦蟆草(《簡便單方》),錢貫草(《生草藥性備要》),牛舄(《醫(yī)林纂要》),地膽頭、白貫草(《中國藥植志》),豬耳草(《青海藥材》),飯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黃蟆龜草(《福建民間草藥》),蟾蜍草、豬肚菜、灰盆草(《廣西中獸醫(yī)藥植》),打官司草(《江蘇植藥志》),車轱轆菜、驢耳朵菜(《東北藥植志》),錢串草(《南寧市藥物志》),五斤草(《閩南民間草藥》),田菠菜、醫(yī)馬草、馬蹄草、鴨腳板(《湖南藥物志》),牛甜菜、黃蟆葉(《上海常用中草藥手冊》),牛耳朵棵(《江蘇驗方草藥選集》)。
【來源】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全株。夏季采收,去盡泥土,曬干。
【原形態(tài)】 ①車前 多年生草本,連花莖高達50厘米,具須根。葉根生,具長柄,幾與葉片等長或長于葉片,基部擴大;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7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狹窄成長柄,全緣或呈不規(guī)則波狀淺齒,通常有5~7條弧形脈;ㄇo數(shù)個,高12~50厘米,具棱角,有疏毛;穗狀花序為花莖的2/5~1/2;花淡綠色,每花有宿存苞片1枚,三角形;花萼4,基部稍合生,橢四形或卵圓形,宿存;花冠小,膠質(zhì),花冠管卵形,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向外反卷;雄蕊4,著生在花冠筒近基部處,與花冠裂片互生,花藥長圓形,2室,先端有三角形突出物,花絲線形;雌蕊1,子房上位,卵圓形,2室(假4室),花柱1,線形,有毛。蒴果卵狀圓錐形,成熟后約在下方2/5處周裂,下方2/5宿存。種子4~8枚或9枚,近橢圓形,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長在山野、路旁、花圃、菜圃以及池塘、河邊等地。分布全國各地。 ②平車前 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葉全部為根生;具長柄,長為葉片1/3或更短,基部擴大;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11厘米,寬2~4厘米。花莖高10~30厘米;穗狀花序長為花莖1/3~1/2;花冠裂片先端2淺裂;蒴果周裂。種子4~5;ㄆ5~9月。果期6~10月。余與車前同。 生長在山野、路旁、田埂及河邊。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青海等地。
【生境分布】各地均有出產(chǎn),以江西、安徽、江蘇產(chǎn)量較多。
【性狀】干燥的全株長10~17厘米。根細小為須狀。葉呈灰綠色而卷曲,葉片平展成廣卵形或橢圓形,具縱脈5~7條,葉柄細長;ㄇo頂部有留存蒴果蓋裂后的蒴瓣及宿萼,有時尚有未開放的花。氣微,味苦而帶粘液性。
【藥理作用】抗腫瘤作用:車前草提取物對艾氏癌及肉瘤-180有較弱的抑制作用。
【性味】 甘,寒。 ①《別錄》:味甘,寒。 ②《履巉巖本草》:甘咸,寒,無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咸。
【歸經(jīng)】 ①《得配本草》:根、葉:入手太陽、陽明氣分。 ②《本草再新》:葉:入肝、脾二經(jīng)。
【功能主治】 利水,清熱,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肉,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膚潰瘍。 ①《別錄》:主金瘡、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煩,下氣,除小蟲。 ②陶弘景:療泄精。 ③《藥對》:主陰癀。 ④《藥性論》:治尿血。能補五臟,明目,利小便,通五淋。 ⑤《滇南本草》:清胃熱,利小便,消水腫。 ⑥《本草匯言》:主熱痢膿血,乳蛾喉閉。能散,能利,能清。 ⑦《本草正》:生搗汁飲,治熱痢,尤逐氣癃,利水。 ⑧《本草備要》:行水,瀉熱,涼血。 ⑨《生草藥性備要》:治白濁。 ⑩《醫(yī)林纂要》:解酒毒。 ⑾《科學的民間藥草》:鎮(zhèn)咳,祛痰。 ⑿《貴州民間方藥集》:外治毒瘡,疔腫。 ⒀《湖南藥物志》:祛痰止咳,滑胎,降火瀉熱,除濕痹,祛膀胱濕熱,散血消腫。治火眼,小兒食積,皮膚潰瘍,喉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注意】《本經(jīng)逢原》:車前葉搗汁溫服,療火盛泄精甚驗,若虛滑精氣不固者禁用。
【附方】 ①治小便不通:㈠車前子草一斤,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肘后方》)㈡生車前草搗取自然汁半鐘,入蜜一匙調(diào)下。(《攝生眾妙方》) ②治尿血:㈠車前草搗絞,取汁五合,空腹服之。(《外臺》)㈡車前草、地骨皮、旱蓮草各三錢,湯燉服。(《閩東本草》) ③治白帶:車前草根三錢搗爛,用糯米淘米水兌服。(《湖南藥物志》) ④治熱。很嚽安萑~搗絞取汁一盅,入蜜一合,同煎一、二沸,分溫二服。(《圣惠方》) ⑤治泄瀉:車前草四錢,鐵馬鞭二錢,共搗爛,沖涼水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黃疸:白車前草五錢,觀音螺一兩,加酒一杯燉服。(《閩東本草》) ⑦治感冒:車前草、陳皮各適量,水煎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⑧治衄血:車前葉生研,水解飲之。(《本草圖經(jīng)》) ⑨治高血壓:車前草、魚腥草各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目赤腫痛:車前草自然汁,調(diào)樸硝末,臥時涂眼胞上,次早洗去。(《圣濟總錄》) ⑾治火眼:車前草根三錢,青魚草、生石膏各二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⑿治喉痹乳蛾:蝦蟆衣、鳳尾草。擂爛,入霜梅肉、煮酒各少許,再研絞汁,以鵝翎刷患處。(《養(yǎng)疴漫筆》) ⒀治痄腮:車前草一兩三錢,煎水服,溫覆取汗。(《湖南藥物志》) ⒁治百日咳:車前草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⒂治痰嗽喘促,咳血:鮮車前草二兩(燉),加冬蜜五錢或冰糖一兩服。(《閩東本草》) ⒃治驚風:鮮車前根、野菊花根各二錢五分。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⒄治小兒癇。乎r車前草五兩絞汁,加冬蜜五錢,開水沖服。(《閩東本草》) ⒅治濕氣腰痛:蝦蟆草連根七科,蔥白須七科,棗七枚。煮酒一瓶,常服。(《簡便單方》) ⒆治金瘡血出不止:搗車前汁敷之。(《千金方》) ⒇治瘡瘍潰爛:鮮車前葉,以銀針密刺細孔,以米湯或開水泡軟,整葉敷貼瘡上,日換二至三次。有排膿生肌作用。(《福建民間草藥》)
【臨床應用】 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將車前草制成浸膏片(每片0.5克),日服3次,每次2片(每日量相當于生藥1兩)。初步觀察175例,年齡均在50歲以上,經(jīng)服藥1~2周,臨床痊愈11例,顯效33例,好轉(zhuǎn)92例,總有效率為77.7%。其中服藥2周的較服藥1周的療效為佳;體質(zhì)好的較體質(zhì)差的療效顯著。服藥期間除個別有上腹不適外,未見不良反應。此外,有人曾試用車前草組織浸出液每次2毫升皮下注射,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類疾患20例,一般注射10日后咳嗽、咯痰即見減輕,一療程(30日)后即可痊愈。有人試用60%的車前草煎劑(日服3次,每次20~40毫升),治療咳嗽患者67例(以慢性支氣管炎類疾患為多,大多咳嗽在1周以上或經(jīng)服西藥無效者),結(jié)果好轉(zhuǎn)40例,顯著好轉(zhuǎn)5例,痊愈11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在80%左右。 ②治療急、慢性細菌性痢疾 用車前草鮮葉制成100%煎劑,每服60~120毫升(可多至200毫升),每日3~4次,連服7~10天(慢性菌痢可延長至1個月)。共觀察88例,治愈63例,好轉(zhuǎn)11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84%。其中急性43例,經(jīng)1~2療程(最短者為7天,最長者45天),治愈35例,好轉(zhuǎn)7例,無效1例。平均1.3天退熱,腹痛、里急后重平均于5.2天和2天消失,大便次數(shù)、膿血或粘液便平均在4.7天和5.1天恢復正常。15例大便培養(yǎng)陽性者平均7.3天轉(zhuǎn)陰。乙狀鏡所見病變,33例中有26例在治療后11~30天恢復正常(最短7天,最長49天),6例好轉(zhuǎn),1例無改善。慢性菌痢45例,經(jīng)1~2療程(最短6天,最長30天),治愈28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13例。5例發(fā)熱者平均1.8天退熱,24例腹痛有16例平均7.3天消失,3例里急后重于2~4天消失,26例大便次敷增多者有20例平均6.3天恢復正常,44例呈膿血或粘液便者有31例平均8.3天恢復正常。大便培養(yǎng)陽性的14例中有12例平均于6.3天轉(zhuǎn)陰。乙狀鏡有病變可見者38例,其中25例在1月內(nèi)恢復正常,9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認為車前草治療菌痢,不僅能利尿止瀉,且有一定的抗菌效能和消炎、止血等作用。用法以大劑量每4小時1次效果最好。對慢性病例療程可至1月以上。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