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粗梗黃堇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Cū Gěnɡ Huánɡ Jǐn
【別名】粗莢黃堇、馬尾黃連、土黃連。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粗梗黃堇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ydalis pachypoda (Franch.)Hand.Mazz.[C.tibetica .f.et Thoms.var.pachypoda Franch.]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粗梗黃堇 多年生草本,高5-15cm,無毛。根常扭轉(zhuǎn)成馬尾狀,長10cm。根莖圓柱形,先端覆有黃寒暑假色鱗葉。莖1-3條,直立。葉全部基生;葉柄長2-4cm,基部成鞘;葉片輪廓長圓形,較葉柄略長,寬約1.5cm,羽狀全裂, 裂片3-5對,寬卵形,再一至二回三至五出掌狀分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卵形,長約5mm,寬2-4mm,先端漸尖或具短尖,并被白粉?偁罨ㄐ蝽斏5-10朵,近傘形排列;下部苞片匙形,葉狀,短于花梗,,上部苞片披針形,長于花梗;花梗粗壯,下部者長2-4cm,上部者長約1cm;花冠橙黃色,長20-22mm,外輪上瓣具雞冠狀突起,距近直,占花瓣全長的2/3,外輪下瓣明顯向前伸出;子房狹倒卵形,柱頭近方形,先端2裂,基部下延。蒴果下垂,橢圓形,長約8mm,直徑約3mm,花柱宿存。種子數(shù)枚,2列。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4600m的巖石隙縫或砂石坡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