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蘇子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Bái Sū Zǐ Yóu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白蘇子果實壓榨出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原形態(tài)】白蘇,一年生草本,高0.5-2m。莖直立,鈍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5cm,背腹扁平,密被長柔毛;葉片闊卵形或闊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有粗鋸齒,兩面綠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輪傘花序2花,組成長1.5-15cm,密被長柔毛,貪薇一側(cè)的頂生及腋生總狀花序;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外被紅褐色腺點,邊緣膜質(zhì);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鐘形,10脈,下部被長柔毛,夾有黃色腺點,內(nèi)面喉部有疏柔毛環(huán),結(jié)果實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寬大,3齒,中齒較小,下唇比上辰稍長,2齒,齒披針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部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稍長,離生,插生喉部,花藥2室;花柱先端2淺裂;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近球形,具網(wǎng)紋;ㄆ8-11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全國多有栽培,少有逸為野生。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潤腸;烏發(fā)。主腸燥便秘;頭發(fā)枯燥
【用法用量】內(nèi)服:水煎,3-5g。外用:適量,涂抹。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