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石脂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本經(jīng)》
【拼音名】Bái Shí Zhī
【別名】白符、隨(《吳普本草》),白陶土、高嶺土(《礦物藥與丹藥》)
【來(lái)源】為硅酸鹽類礦物。
【化學(xué)成份】主要成分為水化硅酸鋁,含氧化硅46.5%,氧化鋁39.5%,水14.0%。但常含鐵、鎂、鈣等雜質(zhì);分析1例如下:氧化硅42~46,氧化鋁37~40,氧化鐵0.5~0.9,氧化銻0~1,氧化鈣0~0.7,氧化鎂0~0.3,氧化鉀0~0.5,氧化鈉0~0.6%。
【性味】 甘酸,平。 ①《本經(jīng)》:味甘,平。 ②《吳普本草》:歧伯、雷公:酸,無(wú)毒。李氏:小寒。扁鵲:辛。 ③《別錄》:味甘酸:平,無(wú)毒。 ④《日華子本草》::溫,無(wú)毒。
【歸經(jīng)】 ①《綱目》:手、足陽(yáng)明。 ②《要藥分劑》:入肺、大腸二經(jīng)。
【功能主治】 澀腸,止血。治久瀉,久痢,崩漏帶下,遺精。 ①《本經(jīng)》:主黃疸泄痢,腸辯膿血,陰蝕下血亦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 ②《別錄》:養(yǎng)肺氣,厚腸,補(bǔ)骨髓,療五臟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澼熱溏便膿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 ③《藥性論》:澀大腸。 ④《日華子本草》:治瀉痢,血崩帶下,吐血衄血,并澀精淋瀝,安心鎮(zhèn)五臟,除煩療驚悸,排膿治瘡癤痔漏,養(yǎng)脾氣,壯筋骨,補(bǔ)虛損。 ⑤《珍珠囊》:固脫。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3~4錢(qián);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敷。
【注意】 有濕熱積滯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燕屎為之使。惡松脂。畏黃芩。 ②《藥性論》:惡馬目毒公。 ③《蜀本草》:畏黃連、甘草、飛廉。 ④《日華子本草》:畏黃芩、大黃、官桂。
【附方】 ①治小兒水痢,形羸不勝大湯藥:白石脂半大兩,研如粉,和白粥空肚與食。(《子母秘錄》) ②治小兒瀉清水不止:白石脂一分,白龍骨一分。上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芥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至五十丸,紫蘇木瓜湯下,日進(jìn)三服,量?jī)捍笮,加減服之。(《百一選方》白龍丸) ③止便膿:白石脂,得厚樸并米汁飲。(《藥對(duì)》) ④治冷痢,食不消化及有白膿,日夜無(wú)節(jié)度:白石脂、干姜各八分。上二味搗篩為末,以沸湯和少許面薄糊和藥,并手捻作丸,如食法。(《外臺(tái)》) ⑤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兼赤腫:白石脂細(xì)末,熬溫?fù)淠氈,日三。(《?dú)行方》)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