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瓣蕊唐松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河北中藥手冊》
【拼音名】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
【別名】花唐松草、馬尾黃連、腎葉唐松草(《河北中藥手冊》)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秋季采挖,去凈泥土,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無毛。莖高20~50厘米,分枝。3~4回3出復葉;小葉倒卵形、近圓形或菱形,長3~12毫米,寬2~25毫米,3淺裂至3深裂,裂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緣,脈平或微隆起;上面綠色,下面微帶粉白色,有短柄。復單歧聚傘花序傘房狀;花梗長0.5~2.8厘米;花直徑1~2厘米;萼片4,白色,卵形,長3~5毫米,早落;無花瓣;雄蕊多數(shù),長5~12毫米,花絲倒披針形,比花藥寬;心皮4~13,花柱短,柱頭狹橢圓形。瘦果卵形,長4~6毫米,縱肋明顯,宿存花柱直,長約1毫米。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叢和林緣草地中,分布四川、青海、甘肅、陜西、河南、安徽、山西、河北、內(nèi)蒙古和東北等地。
【化學成份】根含少量小檗堿。
【性味】《河北中藥手冊》: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赤白痢疾,癰腫瘡癤,浸淫瘡。 ①《河北中藥手冊》:治滲出性皮炎。 ②《寧夏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附方】 ①治紅白痢疾:馬尾黃連三錢,馬齒莧五錢。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②治癰腫瘡癤:馬尾黃連三錢,蒲公英一兩。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③治滲出性皮炎(浸淫瘡):瓣蕊唐松草焙干研末,取適量,撒布患處;或與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處于燥起裂,可用香油調敷。(《河北中藥手冊》)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