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萆薢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Bái Bì Xiè
【英文名】Rhizome of Thinnest Yam
【別名】萆薢、刺萆薢、花萆薢、滑桿白萆薢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馬錢葉菝葜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milax lunglingensis Wang et Tang[S.siderophylla Hand.-Mazz.]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馬錢葉菝葜,攀援灌木,莖與枝條具縱條紋或棱,通常疏生刺。葉互生;葉柄長2-3cm,無鞘或鞘很狹,通常在中部有卷須,脫落點位于上部;葉片厚革質(zhì),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圓形,長5-11cm,寬3-9cm,先端通常微凸,有時近漸尖,基部近圓形;主脈3條在上面凹陷。傘形花序2-4個排成短圓錐花序;總花梗長3-10mm,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片6,黃色;雄花外花被片長約6mm,寬約2mm,內(nèi)花被片寬約1mm,雄蕊6,長3-6mm;雌花比雄花小,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頭3裂。漿果球形,直徑5-6mm,熟時黑色;ㄆ3-4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700-2800m的林下、灌叢中或河谷、山坡陰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中部與西部。
【性味】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利小便。主風(fēng)濕痹前;麻木;小便淋濁;濕熱帶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